深圳市洪湖小学 打造生态课堂 促进学生自育发展

  • 来源:南方日报    2020/10/30 08:38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教育的起点与终点,都是自我教育。

为全面落实罗湖教改中的“课堂革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2018年以来,洪湖小学秉持“人荷共美,品能兼长”的办学理念,结合“荷美课程”,提出“预学探究拓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研究了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反思性学习方式、项目探究性学习方式等,初步构建了“五四六生态自育”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式。

在洪湖小学,从校领导到行政班子再到各学科教师,对于课堂改革已经形成共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稳扎稳打推进生态课堂建设,在促进学生自育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相长是生态课堂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始于自育,学生的发展取决于自育。课堂教学则是学生自育形成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只有让学生明白他是为自己在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洪湖小学校长罗超海表示。所谓自育发展,是指从学生内因出发,立足于学生最基础的知识技能、最基本的品质素养和最关键的问题解决能力来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方式方法,努力营造有利学生自育的外因。

洪湖小学以生态自育课堂实现师生互动共生、生生自育成长。

洪湖小学的“生态课堂”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课堂是一个微观的生态教育系统,由教师、学生和以媒体为主的课堂环境三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信息能量交换系统。所谓的生态课堂,就是将生态学的思想移植于课堂教学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融合起来,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生态课堂是在自育发展理念下,强调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提倡运用生态的思想、态度和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本着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充满活力、互动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形态,形成高效课堂。”罗超海校长介绍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是洪湖小学生态课堂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由于内在需求而追求新知,提升自我。

基于以上思路,学校引伸出教学“四反思”操作系统。即:教师在教学前、中、后既要反思学生的学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生在学习前、中、后既要反思自己的学也要反思教师的教。

研教并举扎实推进课堂改革

根据2001年教育部提出的“三维目标”,并参考2016年9月以来国内教育学术团队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洪湖小学提出了校级课堂教学目标:五导四自、教学相长;筑牢知识,形成能力;认知规律,掌握学法;润美情感,养正观念。

罗超海校长这样解读该校“五四六生态自育”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以“五导”(导情、导问、导法、导行、导评)激发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和自激励)学习活动,通过“六步”(疑、圈、探、习、展、拓)等活动,学生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健全人格、形成能力、发展情感,成长为“荷美少年”。

在教学设计上,“五四六生态自育”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纳成为结构。结构化思维表现为一个框架,强调的是将教学要点安排到框架中,从而保证逻辑清晰。

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则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课标总目标、级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出发,清晰地厘定弹性课时学习目标。

“五四六生态自育”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设计进行优化,要突破现有教材,敢于取舍,善于拓展,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背景、原有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和各类学测考试的要求,便于学生同化、顺应、建构、迁移,让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在课外自主习得,让概念性知识在课内通过问题解决加深理解,让程序性知识通过实践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作为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依据,生态课堂教学确定了‘六步’教学基本范式,各学科则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变式创新,同一学科也要根据学段要求进行变式创新,相同级段学科课根据具体课型进行变式创新,每位教师也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进行变式创新,以构建提高教学效能的不同变式。”罗超海表示。

2018年以来,洪湖小学积极开展围绕“生态自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做出努力。仅2019年,该校教师围绕课堂改革申报的罗湖区“智慧课堂”小课题就有13项,覆盖了各个学科。

学校同时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评价机制,研究制定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一次“生态自育”课堂教学竞赛、学生自育成长案例评比和学生满意度调查。

教师以导促学打造灵动的课堂

教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它是一座老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我来扮演老屋,你们扮演动物,好吗?”在洪湖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节课被该校向敏老师设计成“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启发诱导”三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的引导就像磁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下课后学生意犹味尽。

“和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不同,在学校‘五四六生态自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我把‘先学’置于‘课堂探究’之前,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预习,提出问题,为课堂探究创造必要的经验准备。同时让学生在自学共研过程中展示自己,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施教行为则主要针对学生的疑难困惑和具体问题进行精准的引导、必要的辅导和针对性的指导。”向敏介绍称。

在洪湖小学,课堂正在发生悄然改变的不止一个学科。“每节课我都会尽量安排分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课堂改进后,我发现孩子们求知欲更旺盛,更喜欢探究了,遇到问题也能够主动地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科学老师段永艳表示。

“‘五四六生态自育’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五导’、学生‘四自’与教学过程‘六步’融为一体,有助于整体把握操作思路,体现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师生互动共生,生生自育成长,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长期关注洪湖小学课堂改革工作的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冯国文点评道。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叶淑萍 何丽琴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