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财政帮扶资金援助的靖西市第八小学项目投用。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供图
罗湖家园网讯:广东广西山水相连,语言相通,风俗相近,自古以来就有“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的兄弟情义。深圳是中央决策和支持下设立的经济特区,而百色、河池两市则是“百色起义”的发源地和策源地,特区与老区,因扶贫协作而心手相牵。
2016年,根据中央部署,广东省派出以深圳市为主体的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具体负责粤桂两省区扶贫协作工作,其中深圳市主要负责百色、河池两市的17个县。目前,深圳已累计向百色、河池选派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00余人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32亿元,引导社会帮扶资金投入12亿元,推动400余家企业到百色、河池投资,投资额超过120亿元。至2019年底,已帮扶百色和河池11县脱贫摘帽、105万人脱贫。
今年,百色、河池剩下的贫困县也将完全摘去贫困帽子,全面奔向小康。这些成绩,是粤桂两省区和深圳、百色、河池三市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含了1700余名深圳扶贫协作干部人才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产业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往往受限于交通、政策、资金等方面因素。但曾经挂任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顾楠洲偏不信这个邪。
在河池3年零3个月的扶贫生涯,顾楠洲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落实帮扶河池资金累计9.25亿元,实施了254个帮扶项目。期间,他多次带队到巴马县进行调研,努力推动建设“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
2018年9月4日,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支持河池市加快推进“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签署后,许多来自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企业纷纷前往。截至目前,已有41家企业落户,提供岗位超过2000个,为促进巴马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每一个扶贫干部的心中,都有一个产业兴旺的梦。2017年,林华兴从深圳前往广西挂任靖西市委常委、副市长,当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中越边境村——大莫村时,他惊呆了:群山封闭、资源匮乏、环境恶劣。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靖西边境线长,这是优势,必须要扬长避短,于是林华兴开始着手谋划在龙邦口岸边上建设跨境合作产业园。
2018年11月,深圳龙岗区产服集团与广西万生隆公司签订协议,挂牌共建深圳龙岗—百色靖西龙邦跨境合作产业园。万生隆投资常务副总裁黄泽民说,“项目推动了产业转移,吸引了深圳以及东部企业在靖西落地投产。”
无论是大产业,还是小项目,只要能脱贫能致富,都是好产业、好项目。陈文志挂任百色西林县委常委、副县长时,摇身一变,成为了“养蜂专家”,成就了“甜蜜事业”。
从调研试点到技术培训再到产业化发展,陈文志充分利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蜜蜂养殖,先后带动1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养蜂,为西林县闯出一条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就业扶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异地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但怎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扶贫干部推动着把车间搬到家门口、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在东兰县搬迁点向阳新城里,广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车间中,一排排女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她们的家就在向阳新城楼上,上班就在楼下扶贫车间,孩子就在旁边的东兰深圳龙华小学上学。
3年多来,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利用粤桂帮扶资金援建了109个扶贫车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7年,深圳第二技工学校开始在靖西招收贫困生到深圳就读。“刚开始的时候,当地群众并不理解、不相信我们。”林华兴说,当时他亲自上阵参与宣传动员。
贫困学生黄承志成为其中的一名受益者,一个贫困学子从大山走上世界舞台的故事,成为林华兴挂在嘴边的骄傲。
黄承志由于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经过林华兴动员,他选择到深圳二技校免费学习。通过学习,黄承志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以木工项目广东第一、全国第五的好成绩入围中国集训队,成为贫困学子奋发有为的典范。
在黄承志励志故事的影响下,深圳成了山区学子向往的地方。林华兴介绍,3年多来,深圳帮助广西招收了1000多名贫困学生,培训了2.5万人,帮助37.56万人到东部就业。
2019年底,顾楠洲、林华兴等扶贫干部结束挂职,新一批扶贫干部接过脱贫攻坚的接力棒,孟强就是其中一员。
“田东县还有293户882人未脱贫,还有龙邦、关国、梅林和陇祥4个深度贫困村未摘帽。”这是挂任百色田东县委常委、副县长孟强心里时刻记着的一组数字。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田东县这个劳动力输出大县犹如当头一棒。孟强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推进复工复产。当疫情开始缓解时,孟强看到群众外出务工无门路,急在心头,他当即联系了坪山区和田东县的人社部门,开通“坪山—田东就业直通车”招工软件,并带领多家企业到田东招工。
田东县大部分人外出务工目的地是广东。孟强着手开展外出务工群众摸排工作,调查群众就业意向,组织安排免费“爱心专列”和“点到点”包车,将返岗复工人员安全送到广东就业。同时,安排深百协作资金100万元用于补贴田东县贫困农民工返岗交通费用。疫情期间,田东县共输送返粤务工人员2157人,其中贫困人口572人。
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来自深圳的援派干部都受益于教育,从全国各地走到深圳这个一线城市,在他们看来,扶贫先扶智,教育才能断穷根。
东兰深圳龙华小学由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援建。如今,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已正式招生办学。校长介绍说,学校现有在校生584名,其中300多名是贫困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大石山区,分布在全县的90个贫困村,现在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陈文志也常说,“把教育搞好,扶贫工作就做好了一半。”在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校门口的碑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西林发展,教育当先。”16个字充分体现了对扶贫扶智的重视。
2019年9月,深圳市及罗湖区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的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正式招生办学。目前在校学生22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697人,留守儿童501人。陈文志还积极推动两地学校结对,罗湖区先后选派11位名师到西林长驻支教,建立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面向社会招募支教志愿者3名,通过深圳“新知青”公益基金会选派59名师范类毕业生到西林支教。
3年来,罗湖为西林举办了各类教师培训班11个,共培训教师412人次;不定期组织结对学校老师送教上门25批310人次,有效提高了西林的教育教学水平。
碑记的结尾,凝聚着扶贫人扶智人的共同期望:“今朝脱贫攻坚日,但闻琅琅读书声。他日复兴梦圆时,句町鲲鹏展翅飞。”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张光岩 通讯员 莘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