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快报 罗湖要闻

罗湖集体经济转型发展闯新路

  • 来源:深圳商报
  • 时间:2020-08-26 09:27

罗湖家园网讯: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绚丽的改革开放史,罗湖区作为全市最早的建成区,较早探索农村城市化和股份制改革。自1983年罗湖原农村在全市最早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以来,罗湖集体股份合作经济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40年来,罗湖原住民“洗脚上田”,结束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历史,融入了现代化大都市;30多年间,罗湖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特区农村城市化、深圳改革开放的缩影和见证。蔡屋围、渔民村还有水贝、向西、湖贝、黄贝岭四个张姓村等等,其40年来的发展脉络和长足进步都是绝好的例证。

6月18日,罗湖6家集体股份公司与深圳高新投集团签约。

站在特区40年这一重要节点,罗湖区委区政府针对股份合作企业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动能不足等短板,坚持监管与扶持双管齐下、改革与稳定两手齐抓,着力推动31家股份合作公司外谋发展、内建规范。2019年成立的罗湖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区集体资产管理局)积极引导辖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升级,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为罗湖蝶变振兴和深圳“双区”建设贡献力量。

30多年来,罗湖区集体股份合作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深入推进不断发展壮大,股份合作公司的资产、总收、利润、人均分配、上交税收等经济指标连年攀升。目前,全区10个街道共有31家股份合作公司,股东人数13926人。截至2019年底,31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约100亿元,集体物业总量约200万平方米。

总书记与渔村人亲切话家常

1992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罗湖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城市化,成立居民委员会并对原住民村和原有的股份合作制公司进行规范改造。1994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罗湖所有原农村基层经济组织依据这一条例逐步改制为股份合作公司。

渔民村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也是深圳特区第一个自筹资金推倒重建的城中村。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并来到渔民村参观考察。在此后的30多年里,渔民村迎来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2012年12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渔民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了渔民村有多少栋楼房,如何出租,全村多少人,每户一年有多少收入,等等,参观了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和社区居委会,并来到村民邓伟雄家中看望,在渔民村社区广场,习近平热情地与社区居民打招呼,还抱起一个婴儿,与居民拉起了家常。总书记离开渔民村时说道:“改革开放好哇,我们渔村变化多大啊!”

在市、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渔民村重建于2004年8月顺利完成,成为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渔丰股份公司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统一招租、统一服务,连续多年实现了出租率100%、治安刑事案件为零的纪录,被誉为“渔民村模式”,实现了政府社会管理成本下降、村民幸福指数上升、租户安全感增强的“三赢”。

2015年11月26日,渔民村又经历了一场改革的洗礼,44名股东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公司股权改革方案,打破了股份合作公司股权动不得的僵局,让股东“生不增,死不减”成为历史,改变了此前集体股一股独大并虚置的状态,实现了股权内部流转的改革目标,有效调动股民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为渔丰公司的社区建设、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村集体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渔民村处处一派火热景象。由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挂帅的渔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村史馆改造升级工程已进入尾声,渔民村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表示,渔村人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的殷切期望,不仅要“物质小康”,更要实现“精神小康”。村党支部和股份公司将着力引领社区居民追求更美好的都市生活,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打造国际大都市社区生活模式,开创渔民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监管扶持促改革发展

2019年4月,罗湖区集体资产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股份合作公司的“娘家人”。针对普遍存在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外部监管不到位、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罗湖区集体资产管理局坚持监督、扶持和服务三位一体,积极推动股份合作公司监管服务改革,促进集体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去年8月起,罗湖区集体资产管理局联合区纪委监委深入31家股份合作公司实地开展监管服务改革课题研究,提炼监管问题6大项19条,提出监管建议10条;结合调研成果以及2019年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罗湖区集体资产管理局正在着手制定全区股份合作公司监管实施办法,重大事项决策、物业租赁、集体土地开发和交易等6个监管细则和具体操作指引,以及股份合作公司内控制度范本。

目前,罗湖区正在升级改造股份合作公司综合监管系统,升级后的系统除了监管目前31家股份公司以外,还覆盖其余63家分公司、子公司,并新增物业租赁管理、财务数据与资金流水实时比对及分析预警、集中交易动态监控等功能模块,实现重大决策事项备案、重点人员出国(境)证照管理等全流程线上处理,进一步强化“三资”监管信息化建设,推动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经营。

去年7月,罗湖在全市率先修订出台《罗湖区股份合作公司扶持资金管理办法》“1+2”文件,从加快股份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拓展发展空间、人才扶持等方面加强规范引导,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2019年全年,共发放扶持补助资金2700多万元。今年6月,新修订大望、梧桐山社区生态补偿政策,适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扶持力度,每年拨付补助资金约2000万元。另外,罗湖区集体资产管理局还定期组织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尤其在城市更新、增强企业活力、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予以专门指导。

让“趴账”成为“金融活水”

罗湖区坚持以规范监管为基础、促进发展为核心,勇于探索实践集体经济发展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特别是在因势利导推动股份合作公司与市属国企合作发展方面,彰显各方优势,实现多方共赢,取得了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发展的新成效。

近年来,股份合作公司通过城市更新、土地开发等累积了大量资金。资金长期存放银行成为“趴账”,收益低下,而且大量的闲置资金还有可能引发廉政风险。

针对“趴账”现象,罗湖区秉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注重用好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为股份合作公司与国企合作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股份合作公司自主决策、创新思路、紧抓机遇,与市属国企共同探索金融领域合作新路径。去年底以来,成功促成蔡屋围股份公司分别两次认购由深圳高新投集团增信的上市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共1.4亿元,投资收益年化利率均达6.5%。

蔡屋围股份公司与深圳高新投集团在企业债券投资方面的合作,是全市首个集体股份合作公司与市属国企联手为民企纾困的成功案例,得到了市、区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区委书记罗育德、区长刘智勇分别作出批示,要继续引导股份合作公司拓宽发展路径,推动辖区集体企业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另外,蔡屋围股份合作公司还与市属国企国信证券合作,申购了1.3亿元打新资管产品,预期收益年化达15%。与市属国企的成功合作,不仅盘活了蔡屋围的存量资金,有效控制了投资风险,还为股民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分红。

蔡屋围股份公司与国企合作投资金融产品的成功,在罗湖其他股份合作公司中形成了示范效应,多家股份公司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投资意愿。2020年6月18日下午,蔡屋围、黄贝岭靖轩、莲塘骏烨、渔丰、大望、梧桐山共6家股份合作公司与深圳高新投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出资约3亿元申购由深圳高新投集团增信的上市民营企业科陆电子科技公司债券。高新投集团董事长刘苏华表示,深圳高新投将以本次签约为契机,与罗湖各股份公司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对象和领域,把“四个千亿”计划根植于罗湖这块金融热土,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同时为罗湖股份合作经济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区政府专门从股份合作公司专项扶持资金中拿出“真金白银”,对此次申购深圳高新投集团增信债券的股份合作公司,均按实际投资期限及投资金额每年给予年化利率1%的资金扶持,大大激发了股份合作公司的投资热情,增强了与国企合作投资的信心。蔡屋围股份公司董事长蔡建光表示,新冠疫情对蔡屋围的物业出租造成较大影响,给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凸显了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短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以物业经济为支柱的股份合作公司的当务之急。蔡屋围股份公司从去年底至今先后认购深圳高新投集团增信的3家上市公司债券合计2亿元,年化利率均达6%以上,加上投资国信证券金融产品,蔡屋围股份公司与市属国企的合作投资金额已达3.3亿元。该公司拟聘请专业投资顾问团队,进一步开展相关金融投资业务,继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换挡发展。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苏学理 黄敏婷 编辑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