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居民享有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8/20 09:09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洗洗手心手背,洗洗手指缝呀,洗洗小拳头哟,洗洗大拇指呀……”今年3月,这首脍炙人口的童声合唱《洗手歌》在公交车、网络上广为流传。这首歌其实是由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和区卫健局联合创作于2018年,提醒广大小学生讲究手卫生,但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再次传唱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几年在罗湖区,小朋友入园以后,社康中心会和幼儿园一起指导小朋友们洗手,教大家唱《洗手歌》,很多小朋友也因此养成‘7步洗手法’的习惯,平日里普通的聚集性疫情,如腹泻、红眼病等,下降了五六成。养成洗手的习惯,在今年疫情期间也起到了明显作用。”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林锦春说。

不仅是幼儿园小朋友,罗湖区通过做实、做强、做大、做优社康中心,已经实现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而这背后有赖于2015年启动的罗湖医改。以往以综合医院治病为主的医疗服务格局,逐渐在向以保居民健康为主的医疗服务格局转变,致力于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少负担”。

1孕优阶段:家庭医生团队陪伴左右

罗湖区健康服务管理从控制缺陷儿的出生率便开始了。罗湖区卫健局和民政部门合作,婚姻登记处率先引入免费婚检服务,前来登记的新人可在婚检处一站式进行血常规、妇科B超常规检查、男性女性生殖系统检查等25项婚孕检查。

“婚前检查在国内其实普及率还不算高,适龄男女都还在慢慢接受这件事情,不过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林锦春说,罗湖医改以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健康教育和鼓励婚检,罗湖区的婚检率已经从30%提升至近50%。

另外,准妈妈只要在社区做登记,还可以享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都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同时,准妈妈还可以在社区进行自费产前检查,社区医护还会定期提示准妈妈们如何检查、何时检查。

小孩出生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也会始终陪伴左右。“无论宝宝在哪家机构、哪家医院出生,社区家庭医生团队都会进行产后随访,从出生后第一周到第42天,社康医生都有随访计划,前后约随访5次,记录观察宝宝的身高、体重、皮脂厚度、前囟封闭情况等,也会探听宝宝的反应、测听力视力等。”林锦春说,等到了满月,社康医生还会邀请家长带着宝宝去做新生儿保健检查,并且提示家长给宝宝按期打疫苗。6周岁之前,孩子要打23种国家和当地免疫疫苗,如乙肝、甲肝、百白破、麻腮风、百日咳等。

2青少年儿童阶段:培养受益终生的健康习惯

“宝宝3岁进幼儿园的时候,可以享受免费入园体检,当地社康和妇幼保健院一起为孩子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常规等,检查是否有传染性疾病。”林锦春说,并且从入园开始,就带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比如7步洗手法。

“以前在幼儿园,一个小朋友发烧、腹泻或者患红眼病,往往就有3个到5个甚至更多的小朋友出现同样症状,原因就是大家手拉手、相互传染。那么养成洗手的习惯后,我们初步统计,这类普通的聚集性疫情,可以降低五六成。同时‘小手拉大手’,小朋友还可以带动家长一起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甚至小朋友还会督促家长戒烟。”林锦春说。

小学二年级以后,学生们就被列入儿童口腔保健计划,当地社康中心会安排口腔医生团队,为学生们涂氟、窝沟封闭以防止蛀牙。“这一项目,已在全国实施近10年了,现在的小学生们因此很少蛀牙,口腔健康要比以前好很多。”林锦春说,每一个小朋友都享受10元的政府补贴,至少可以涂4颗牙,但如果去医院正常就诊,4颗牙为一个单元需要40多元。

2015年起,罗湖区启动健康少年行动计划,营养课、心理课开始走进课堂。最近两年,还叠加了“蓝雨伞”计划。“蓝雨伞”计划以罗湖区景贝小学为试点,先期完成了师生应急处置素养的基线调查和“黄金4分钟”AED急救设备的安装覆盖。罗湖区还组建了由医生和专家组成的讲师团,为学校提供系列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涵盖应急救援、日常创伤处理、运动伤害干预和公共安全教育等13项。

“通过这些年健康服务管理的推开,大家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肥胖率每年都在下降。”林锦春说,这说明家长和孩子的健康素养都有明显提高,以往“补偿式喂养”的习惯已经消失不见了,孩子也开始具备一定的合理膳食的健康观念。

3中壮年阶段:慢病管理和癌症筛查是重点

步入中壮年,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开始出现。罗湖居民只要在社区登记签约过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就会根据其既往慢性病史,帮助做一些疾病提醒和计划安排,一年至少会有4次面访。而为了引导罗湖居民在社区做首检,只要通过签约家庭医生看病检查,9种指定的慢性病基本药品可以打2折。

罗湖区还有针对乳腺癌、宫颈癌的全免费“两癌”筛查项目。不论户籍,罗湖辖区30岁到59岁的常住女性,可以享受3年一次的宫颈癌筛查,35岁到65岁的女性可以享受2年一次的乳腺癌筛查。提早发现“两癌”,能大大提升治愈率。

4老年阶段:享受的健康服务最多

“65岁以上居民享受的健康服务,就更多了。”林锦春介绍,今年所有常住罗湖的65岁以上居民,都可以去社康中心免费体检。同时,每年还可以免费打流感疫苗,每5年免费打一次肺炎疫苗。

目前,罗湖正在推进老年人防跌倒安全干预项目。“老年人一旦摔倒,容易造成股骨头骨折,住院治疗一般需要3万—4万元,再加上长期卧床有可能导致的肺部感染,平均一个老年人股骨头骨折的治疗费用在4万—5万元。”林锦春说,每减少1个老人跌倒,就能省下4万到5万元,而且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高。

罗湖在国内率先探索老年人防跌倒安全干预项目,家里有老年人或者说家里有需要的居民可以申请在家里铺设防滑垫,在洗手间、卧室等位置安装扶手。据了解,目前罗湖区已经有1000多户家庭安装。

罗湖区还开展“社区养老”,让罗湖居民在社康中心就能享受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同时,罗湖区还打破行政壁垒,成立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既是养老院,也是医院。还开展安宁疗护试点,重点解决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的问题,避免无意义的过度医疗,提升老人的生命质量,让老人安详地、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特写

探访罗湖安宁疗护试点:

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走进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关爱病区,粉色的窗帘将盛夏的阳光过滤得舒缓、温馨。一名64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身上穿着蓝白条纹相间的衣服,在社工的帮助下慢慢进食。眼前这一切平凡、安静,在老人的家人看来十分欣慰。

这名老人10年前失能失智,之后罹患直肠肿瘤、消化道出血,医院穷尽治疗手段也不见病情好转,而且不能吃、不能排,非常痛苦。如今在关爱病区,家人放弃了过度医疗,老人通过病区团队的细致护理照顾,渐渐地既能吃、也能排,脸上没有了痛苦的表情,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病区团队的帮助下,老人还有希望在离开之前,完成人生最后一场同学聚会。

自2017年11月,深圳市罗湖区成为第一批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起,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便牵头开展试点工作,并在2019年成为深圳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安宁疗护即临终关怀,旨在解决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的问题,避免无意义的过度医疗,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让患者安详地、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安宁疗护:拒绝冰冷的告别

“我父亲当年刚进医院的时候,看上去状态还不错,可没过几天,医院直接就将父亲送入了ICU。父亲看着满是仪器和各种管子的病房,感到十分焦虑,我们做儿女的只能在ICU外面,什么话也不能说。自从父亲进了ICU,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最后见到就是他裹着白布的场景。”

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推广安宁疗护?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院长邱传旭给记者讲述了他自己的一段经历。“当年父亲在ICU离世的场景,这种冰冷的告别方式,让我和家人肝肠寸断,久久难以释怀,那是我这一辈子的心病。”

一方面,我国正在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60岁以上人口的增长将会高于15岁至59岁人口的增长,需要综合诊疗的老年一体多病人群将会增多;另一方面,“不留遗憾地离开”“不留遗憾地告别”等生死教育在国内得到启蒙,安宁疗护因而得以逐渐融入主流卫生服务体系。

2018年8月,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西区设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关爱病区”,设有29张病床,开始成规模、成体系地探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安宁疗护服务。这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不可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以及需要干预的中重度患者。2019年,70余名老人在这里安静、安详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综合医院相对而言是治病,关爱病区安宁疗护相对是照护。在综合医院经过全力治疗仍看不到希望,或者说没有太大抢救价值的患者,或许应该摒弃过度医疗。”邱传旭说,安宁疗护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尊重生命,安宁疗护所做的工作基本就是缓解患者的痛苦、照顾患者的生活、满足患者的心愿。

组建综合服务团队打造“四全”照顾模式

“安宁疗护,其实就是老人和家人如何共同面对死亡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不通过过度医疗刻意延长生命,而是清醒地、冷静地将生前该做的事情做好,让老人不那么疼痛,走得好一点,家属心里舒服一点,是安宁疗护的应有之义。”邱传旭说,有一名李姓老爷子,是深圳基建兵出身,他对死亡就很看得开,临走前跟老战友、老同学见面聚会,回老家看一看,房产、存折安排好,辞世的时候非常安详。

为了陪伴好老人们生命的“最后一米”,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关爱病区,组建了涵盖医生、护士、生活护理员、心理师、营养师、康复师、疼痛师、药剂师、社工和爱心人士等跨学科的综合服务团队,分为疼痛管理、气道管理、伤口造口管理、生活护理、管道管理等5个专业小组,并形成了“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四全”照顾模式。

“关爱病区里多数是肿瘤或者其他晚期的疾病,安宁疗护基本不会对肿瘤伤口进行过度治疗。比如乳腺癌,乳腺基本‘开花’,本身肿瘤就痛,伤口如果再清创、治疗,或许会加速死亡。我们就想方设法通过清洗、消毒等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的疼痛,让她舒服一点,能够睡个好觉。同时,我们也减少伤口的渗液,确保不会有出血和恶臭,这样患者也能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专科护士黎文娟说。

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王立告诉记者,针对不同情况,安宁疗护团队会与家属商讨,制定个性化、专业化、人文化的安宁疗护方案。不过在安宁疗护过程中,他们发现,最难的工作是如何告知病人及其家属临近死亡的期限,这十分考验团队的应对能力。

“林奶奶距离临终期只有3个礼拜的时候,进入安宁疗护阶段。她已经103岁了,家人对于她的随时离开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我们最终还是没有直接告诉家属林奶奶的临终期,而是先告诉家属林奶奶的病情,比如心衰、压疮感染程度等,让家人逐步接受这个现实。之后再和家属一起讨论,如何让林奶奶走得更舒服一些。”王立说。

“我们跟家属一起讨论方案。如果是积极处理病情,林奶奶会比较痛苦,也起不到延长生命的作用,如果不加以干预,林奶奶能够走得安详一些、舒服一些。”王立说,林奶奶的家属都参与到这个方案的讨论当中,他们对林奶奶即将离世的哀伤也借此得到排解,由于家属都在香港,受疫情影响已经来不及回到林奶奶身边,所以他们决定通过视频的方式,多和林奶奶说说话。

“手机屏幕太小了,我们就找来了iPad,林奶奶意识不是很清楚,但是和家人视频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反应,表现出非常愉快的感觉。去世的时候,我们用语音电话的方式通知了家属,而不是视频电话,避免给家属带来巨大的悲痛和压力。”王立说,这名老人的离世,其实更考验我们如何安抚家属的情绪,如何做好针对家属的哀伤辅导。

进入病人的故事扮演相应的角色

“老谢到这里来的时候,是肝癌晚期。他起初是一名飞行员,后来经营过一家公司,平时应酬非常多,也做过一些伤害家庭的事情,所以家庭关系极差、家庭矛盾很深。”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主治医师费雄平记得这名特别的患者。

在老谢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费雄平在和他交流过程中发现,老人时不时就会哭起来。于是费雄平问他:“你是因为病情哭,还是因为对不起家人哭?”老谢顿了好久,抬头说道:“因为对不起家人哭。我做了很多对不起家人的事情。”

费雄平由此判断,这是老谢辞世前最大的心病,于是他向老谢建议,可以把家人请过来,然后当面道歉、道别。老谢却犯起了难,他非常担心家里人不会过来看望他,自己反而会带着更多失望离开。费雄平向老谢打了包票,说这事情一定帮他办好。

过了一天,费雄平走到老谢病床前,说了声“老谢,你家人来看你了!”费雄平对当时老谢的表情至今难忘。“当时老谢在打吊针,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整理了衣服领子,再一抬头,竟然已经泪流满面,抓着我的手开始哭。看到家人进来,老谢强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然后一家人一起抱头痛哭,正常交流之后,我就离开了。”

“30分到40分钟,他们谈完后,都非常感谢我。5天之后,老谢就安详地辞世了,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骨灰安葬在老家。”费雄平说。

“以前我当医生的时候,想的就是怎么把病治好,上仪器、用药物。现在做安宁疗护,就是要把病人当做一个全面的人看待,我会进入病人的故事当中,并且扮演相应的角色,缓解病人的不安和无助。”费雄平说,老人希望得到照顾,有时候精神安抚比药物治疗要好很多。

生死教育是安宁疗护最大的挑战

在邱传旭看来,现阶段安宁疗护的最大瓶颈是生死教育的问题。没有人想要谈论如何准备好面临死亡,如何选择死亡方式,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短时间内还难以破除。国内也有人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生前遗嘱,这其实也是生死教育的一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大众转变观念,正视死亡,从青少年开始培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王立跟记者分享到,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关爱病区现在已经可以将安宁疗护最核心的理念落实到位,凭借着团队的细致、耐心、用心,能够很好地将老人摆渡到生命的下一站。但是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有所欠缺,比如哀伤辅导,哀伤其实是可以通过评估得到相应指数的,但是我们还没能做到。不过团队正在慢慢探索,也好在这项爱心事业,各领域的专家和爱心人士都乐意分享,我们学习的渠道非常广阔。

邱传旭向记者坦言,现在关爱病区的床位确实偏少,硬件条件相对较弱,但是能够生存到今天的重要原因,就是团队在边思考、边实践、边进步,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安宁疗护的需求也会增多,老人自我意识也在增强,未来的安宁疗护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南方日报 见习记者 张大川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