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扬帆逐梦大湾区 勇立潮头写新篇

  •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0/08/11 09:2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特区的建设发展从罗湖起步,特区的改革开放从罗湖启动,40年来,罗湖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迅速建成了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城区,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特别报道《波澜壮阔四十载先行示范再出发》,今天带你走进深圳——罗湖区。

1979年3月29日,深圳市罗湖区正式成立。一直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罗湖区,诞生了许多“中国第一”: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境外商业银行、第一块拍卖的国有土地、第一个“万元户村”渔民村……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这里传遍全国;GDP一年增长142%的经济奇迹在这里诞生;国贸、地王、京基100,深圳的“高度”在这里被不断刷新;“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也和这里深深地关联在一起。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如今老城区也面临着不少新问题。近年来,罗湖区有序规范地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城市更新项目,已完成规划审批的项目建筑面积达到1341万平方米。

在罗湖区木头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推土机、塔吊正轰鸣运转。即将建造的13栋楼,其中7栋是回迁房以及保障性住房,2023年就可以交付使用。

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项目管理科科长赵亮:木头龙小区城市更新单元项目,是2010年纳入的深圳市第一批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去年已经签约率达到了99.7%。

木头龙业主代表卢任芳:它是一个整体上多功能、比较现代化的一个设计,对我们居民的生活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木头龙片区改造,只是罗湖破解“空间之困”系列行动的一个缩影。

除了在全市率先打响城市更新审批改革“第一炮”之外,罗湖还在全国首创“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三房建设”的棚改新模式,解决了困扰特区发展20余年的城市痼疾。

截至目前,在建更新项目可新增产业面积42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配套设施39.21万平方米,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8.72万平方米。仅2020年全年,罗湖预计将完成城市更新土地供应33万平方米。

深圳市罗湖区城市更新局局长陈磊峰:五年以来,罗湖区坚持“高标准规划+主动谋划”的发展思路,创立了“城市更新+片区统筹”开发模式,建立了“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棚户区改造”联动机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对罗湖产业空间拓展、民生配套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城区转型发展、蝶变振兴做了重要贡献。

一手促发展、一手惠民生。在人流如织的东门商业步行街,坐落于此的罗湖医院集团东门社康中心,是深圳医疗改革的发端地。

市民王阿姨:这里原来叫罗湖医院,我七、八十年代就在这里看病,这里医生很友善,而且看病非常好。特区40年了,医院也随着特区的改革开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康中心副主任郭志红:医生的理念也在变,比如以前输液也很多,到现在输液几乎没有。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2015年,深圳以罗湖为试点,在全国率先进行“基层医疗集团”改革探索,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罗湖医改模式”创造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独特经验,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并向全国推广。优质医疗下沉到了社康,辖区居民自然而然会主动来社康就诊。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林锦春:老百姓医保金把资金总额给到我们医院集团以后,我们是希望老百姓少生病或者不生病,所以我们开展了以预防为主的诊疗模式。从我们整个集团的发展来看,我们整个集团的社区诊疗一直在上升。

40年来,罗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700万元,达到2019年的2390.2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为主,黄金珠宝、文化创意两大特色产业为辅,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市功能愈加完善,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口岸和深圳火车站、5个汽车站等重要交通设施,成为连通广深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陆路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道路总长261.4公里;地铁线路6条,运营轨道里程35.9公里,轨道密度居全市前列。

深圳市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智勇:以大规划引领大发展。区委区政府谋划了“一主两区三带”总体规划,以大片区推动大建设,我们谋划了十年一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四个千亿片区,百亿片区超过十个,未来罗湖将迎来新的大发展。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记者 周佳妮 钟鹏超 朱思宇 李祥菲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