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罗湖加速跑好先行示范“第一程”

  •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8/05 14:54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7月30日,在深圳市罗湖区木头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推土机、塔吊正轰鸣运转。地面上原有建筑已经拆除,地连墙支护结构建设已完成。预计今年年底,项目1—6栋建筑将完成“正负零”。

一个烟火味十足、朝气蓬勃的罗湖正在回来。今年以来,罗湖区新开工建设12个重大项目,其中备受关注的木头龙“十年困局”开拆,中金岭南等两个总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罗湖区集中精力抓好“六稳”,落实“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稳中求进,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半年多来,罗湖经济社会发展交上了一张逆境向稳的成绩单:1—6月,GDP增速较一季度回升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8.4亿元,完成率51.93%,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办理内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12755户,同比增长55%;75家企业合计获得超过84亿元融资支持……

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智勇在调研中指出,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罗湖一方面以大战略、大平台、大规划引领大建设、大发展,谋划4个千亿项目、10余个百亿项目;另一方面,以精致、精品、精彩的标准,打造多个小而美的项目,让城区更有味道。”

保主体▶▷75家企业合计获逾84亿元融资支持

作为供应链企业,受疫情影响,深圳市源兴果品股份有限公司面临产品运输停滞、复工延迟等问题,现金流出现了3000万元的缺口。就在这个关头,中国银行向公司提供一笔3000万元的贷款,利率为2.05%,还有政府贴息50%,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笔贷款真是一场及时雨,很温暖!让我们有更充足的信心做下去。”源兴果品公司负责人、董事长卢金炮说。

早在2月初,《深圳市罗湖区政企共济共战疫情十条措施》即“罗湖十条”推出,通过“五个亿元计划”和“五个专项服务”,在资金扶持、租金减免、企业融资、用工等多个方面,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救急如救火。再好的政策,企业拿不到,就是没有用的。”刘智勇说。在惠企措施落地方面,罗湖注重高效、及时、便民,在全市率先提出“政府核准数据、企业无需申报、邮寄相关材料”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罗湖的企业无需申报、跑腿和等候就能获得扶持资金。

目前,“防疫补贴”“稳企援助”“稳增长”三个亿元计划实际发放到位3.6亿元,5000余家企业直接受益。到7月份,罗湖区产业部门累计发放的各类产业资金接近10亿元,已为上一年度的1.5倍之多,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面积之广,实为罕见。

“复工之难,说到底是资金问题。”刘智勇表示。除了政策扶持资金,作为金融大区的罗湖,还发挥自身优势,举办银企对接会,把真金白银的优惠送到企业手中。

罗湖区联合深圳人行、高新投集团、中小担集团、20家银行举办15场“惠·易·罗湖”系列融资对接会,覆盖辖区文化旅游、黄金珠宝、科技创新、餐饮酒店、建筑装饰等行业1400余家中小企业,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截至目前,已收集194家辖区重点企业的贷款需求,75家企业合计获得超过84亿元融资支持。其中,续贷10.35亿元,发放新增贷款17.46亿元。

一项项暖心的政策,给了辖区企业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上半年,罗湖区办理内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12755户,同比增长55%;注销3240户,同比减少44%;个体工商户设立6381户,同比增长12%;注销2508户,同比减少25%。

稳投资▶▷前六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

7月中旬,在黄贝中学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多栋建筑轮廓显现。罗湖区建筑工务署黄贝中学新建工程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计划建设4栋楼,现在1、2号楼完成封顶;操场的地下工程也在同步进行。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封顶。

该项目总投资3.3亿元,今年计划完成85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7000万元,完成率超过82%。建成后,计划2021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当年9月开学,预计招收36个班。

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疫情压力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

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资推进工作,制定了《罗湖区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推进工作方案》。罗湖区将深圳市政府下达的367亿元固投任务分解为五大类,建立台账式管理。同时,围绕复工复产、企业用工用料、疫情物资防控等方面,组建专班、制定专项政策,并实行“一项一策”。

除此之外,罗湖还开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考评工作。围绕投资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落实情况、统计入库情况等核心指标,对所有责任单位开展考评。考评结果会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与各单位绩效及个人评优选先挂钩。

1—6月,罗湖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为51.93%%,在深圳各区中排名第一。

“投资完成越快,说明施工效率越快,重大项目推进就越快。5年后,罗湖将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刘智勇说。

新基建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又一个增长点。罗湖围绕5G基站、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加速布局新基建,研究制定整体行动方案和相关产业政策,实施梧桐AI生态小镇、智慧健康+互联网医院、“教育数字大脑”等12个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达到百亿规模。

促消费▶▷全市首发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5.51亿元

在水贝黄金珠宝直播基地的直播间,销售员魏子龙全程坐在手机面前,周围架着三盏补光灯,面前摆满珠宝首饰,他拿起其中一条项链放在手机摄像头下面,对着话筒详细解说。

6月12日,罗湖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水贝万山珠宝文化产业园启动了水贝黄金珠宝直播基地。该基地将培养档口从业人员的直播技能,并把产业带企业打包形成统一形象对外展示,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助力。

罗湖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90%,商贸业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拉动消费,成为稳经济、保就业的重要一环。

面对人流量下降,越来越多的罗湖商业企业通过转型线上销售,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中国零售行业巨头华润万家,五一期间线上订单同比增长5倍,新增4.4亿元“重金”投入线上业务;粉蓝衣橱尝试新媒体推送,孵化了一批明星主播,计划在年内开设12家新店;八马茶业董事长带头直播,在门店无法营业时,仍靠网店维持了40%的销售额……

“罗湖区商业业态转型升级可能提前了三到五年”,刘智勇介绍。

政府同样大手笔投入促销费。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发放微信消费券,拉动居民消费。整个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26批次,核销消费券205万张、金额5884万元,直接拉动消费5.5152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约为9.37倍,间接撬动比例约为20.7倍。

如今,消费大区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热闹:东门步行街日均人流量从2月份“冰点”时期的3000余人次增长至30万人次以上,五一当天人流量达到51万人次,基本恢复到往常水平;宝能第一空间日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太阳广场五一期间日客流相较3月初增长5倍,销售额增长17倍;东门天虹日均客流恢复至1.2万人次,日均消费额较4月环比增长30%以上。

稳就业▶▷首个粤桂扶贫劳务协作中心揭牌成立

一台电脑、一副耳机,不用跑到广东,即可轻松面试。日前,一场特殊的线上招聘会,吸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各乡镇的几十名年轻人参与。

今年以来,罗湖区人力资源局与隆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合作,举办农村劳动力网络视频专场招聘会。5月13日首个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服务中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揭牌成立。该中心搭建动态数据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县在粤务工人员“建档立卡”式的系统化管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想在罗湖找工作?只需要登录“罗湖就业”微信公众号,关注推送信息,求职者就可以投递简历、进行电话及视频面试。2月21日上线以来,累计举办101场“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18个,累计点击率221293次,企业共收到简历及求职电话4123个。

缺乏工作技能也无需担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正在进行。通过“罗湖就业”公众号平台发布政策指引,鼓励企业在自建平台或第三方平台等方式,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劳动者技能提升。

根据计划,今年罗湖区还将适时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开展订单式培训、岗前培训和适岗培训,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

在企业用工方面,罗湖区加速审批一系列补贴政策,多形式开展政策宣讲并专人指导全区各类企业进行补贴申办,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

截至6月底,罗湖为2505人发放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4164万元,为4970人发放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企业招困补贴13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区还发布“用工余缺调剂”法律政策指引,指导和鼓励辖区缺工企业与劳动力闲置企业之间实行“共享用工”,缓解企业阶段性用工短缺。

■记者手记

“六稳”“六保”的罗湖行动:早与快

8月2日,张文宏医生点评说,深圳的百姓感觉像平常一样,这是防控的最高境界。

在罗湖的街头,景象正是如此:在建工地热火朝天,东门商业街熙熙攘攘,导购们这头拍手揽客,那头直播吸粉;街边茶餐厅、小吃店生意红火,街头车来人往;一间直播室,成了水贝万山黄金珠宝产业园里大部分档口的“标配”,一批批“网红主播”在此诞生……

疫情冲击前所未有,疫情压力之下,说地方党委政府心急如焚,恐怕并不夸张。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变“两难”为“两全”,依靠的就是全力以赴的责任心。

罗湖区以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和精细化服务应对,收效显著。记者发现,罗湖区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早。2月初,《深圳市罗湖区政企共济共战疫情十条措施》即“罗湖十条”推出,是继福田之后,深圳第二个推出惠企政策的区。“十条”既显力度又有温情,通过“五个亿元计划”“五个专项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

2月中,深圳市委指导组与笋岗街道共同创新制定“三小”门店复工指引;不久后,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取消一般企业的复工审批程序。

罗湖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电子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超过5亿元。

二是快。申请“五个亿元计划”的罗湖企业,不用申报、跑腿和等候,就能快速获得扶持资金。

“我们昨天提交复工申请,不到24小时就提示‘允许复工’!下周一就能开工了。”“一周前我们提交了材料,3000万元贷款很快就打到我们账上了。”罗湖区的高效率让许多企业印象深刻。

早和快的背后,是急企业之所急的态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救急如救火。”“企业拿不到钱,政策再好也没用。”“事关老百姓的生计,我们不能再等了。”采访中,这是罗湖区政府工作人员挂在嘴边的话。

用贴心的服务代替冰冷的审核。向一个个在建工地免费送去口罩、消毒水,举办一场场银企对接会,把金融优惠送到企业面前,建起一间间公共直播间,开展主播技能培训。

让数据跑路代替百姓跑腿。自动发送补贴,调整消费券的发放频率,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路、少操心,就能享受优惠和便利。

凭借主动、高效的作为,政企合力,不但渡过困境,还迎来新机。新开设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增长,商业业态转型预估提前三至五年。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罗湖更有信心和底气,加速跑好先行示范的“第一程”。

■数读

1—6月,GDP增速较一季度回升6个百分点。

1—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8.4亿元,完成率51.93%,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

1—6月,办理内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12755户,同比增长55%;注销3240户,同比减少44%;个体工商户设立6381户,同比增长12%;注销2508户,同比减少25%。

到7月份,区产业部门累计发放的各类产业资金接近10亿元,为上一年度的1.5倍。

截至目前,收集194家辖区重点企业的贷款需求,75家企业合计获得超过84亿元融资支持。其中,续贷10.35亿元,发放新增贷款17.46亿元。

累计发放消费券26批次,核销消费券205万张、金额5884万元,直接拉动消费5.5152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约为9.37倍,间接撬动比例约为20.7倍。

东门步行街日均人流量从2月份“冰点”时期的3000余人次增长至30万人次以上,五一当天人流量达到51万人次,基本恢复到往常水平。

■对话

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智勇:

4个千亿项目

引领罗湖大建设大发展

南方日报:面对疫情冲击,罗湖拿出了哪些对策稳增长?

刘智勇:疫情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逆水行舟用力撑”。我们战疫情、稳增长、保稳定,可以说,做了我们能够做的所有努力。

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疫情早期,口罩、消毒水供应严重不足,我们很快就向企业免费发放了100万只口罩,缓解企业燃眉之急,到上半年我们累计向企业发放口罩超过500万只,还给陆丰、西林、隆林三个对口扶贫地区送去了几十万只口罩。

罗湖响应全市号召,开展大规模的减租行动,发动政府、国企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出了一系列政企共济,共战疫情的扶持政策。罗湖的帮扶政策出台得比较早,手续极其简单,只需要企业提供一下银行账号,很快就能拿到补贴,截至目前已发放产业各类扶持资金超过3.6亿元。

再好的政策,企业拿不到是没有用的。救急如救火。我们简化申报程序,提高效率。企业的各种资料,政府都有,没必要再填报一次。

我们去企业调研,美心西饼的负责人说,他们在内地有17家法人主体,最早在罗湖拿到了疫情补贴。香格里拉酒店在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店,也是最早在罗湖拿到了补贴。都是在最急切需要的时候,最及时拿到补贴。

我们还推出了与金融相关的优惠配套政策。复工之难,说到底是钱的问题。怎么才能帮助企业拿到更多的钱,是我们首先思考的。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经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进出口、消费。在经济领域,投资是政府最有掌控性的一项工作。今年上半年,罗湖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在深圳排名第一,达到这个成绩,殊为不易。

投资完成率受到各种因素制约,规划许可、工程许可、施工许可、泥头车运渣土的许可等,所有管理、审批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投资完成率越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们的行政效率比较高。

罗湖是一个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城区,目前国内需求没有完全恢复,国际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面临挑战。我们过了一关,形势在好转,让我们更有底气和信心,在第三、第四季度做得更好。

南方日报:今年是特区成立40周年。在“双区驱动”效应下,罗湖如何实现再出发,跑出加速度?

刘智勇:特区4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前20年,改革开放的故事一大半是在罗湖发生的;后20年我们还在继续发展,但是其他区域有后发优势。

从发展模式上来看,如果罗湖过去是1.0版,福田是2.0版,南山、前海是3.0版,那么我们罗湖能不能再成为4.0版?

罗湖一直在谋划,以大战略、大平台、大规划引领大建设、大发展。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2006年—2010年,罗湖固定资产投资每年70多亿元;2011年—2015年,每年100多亿元;2016年起,年平均200多亿元,现在到了300多亿元。

未来十年,罗湖谋划了4个千亿项目,它们是:蔡屋围片区和湖贝片区改造、笔架山河复明工程、笋岗—清水河片区改造、口岸经济带建设。

投资规模百亿的项目还有10个以上,还不包括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项目。十年一万亿的投资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固定资产投资会给未来带来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很大,五年后,城区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目前,湖贝片区、清水河片区改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蔡屋围片区改造正在准备,预计第三季度开工。

湖贝片区和蔡屋围片区会成为两个巨大的综合体,有商业、办公、酒店等等,吸引总部企业、金融机构进驻;清水河片区主要聚集科技企业。

笔架山河复明工程既是城市重构也是重生。过去40年我们发展太快,还来不及好好规划。我们把笔架山河的河道覆盖了,在上面建了道路、房子,现在,要重构这里的城市景观。

这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罗湖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誉,但是山在远方,水在地下。流淌千百年、滋润这片土地的河流,我们要让它重见天日。想象一下,复明后,笔架山河穿城而过,周边都是咖啡馆、酒廊,几十万居民都能够感受到、享受到这样美好的环境。

罗湖有三个口岸,在口岸经济带建设方面,有关方面也在研究把高铁引入深圳火车站,让罗湖加入全国的高铁网络。罗湖站也是地铁1号线的起点,连通附近的9号线,再引入11号线、17号线,就有4条线路。加上国贸站的3条线、东门的3条线。在这个区域里,地铁线路能通向深圳每一个区。

罗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有4万多香港人生活在罗湖。未来在深港合作方面,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您认为理想中的罗湖城区形象应该是怎样的?

刘智勇:罗湖的城区要做到“三精”:精致、精品、精彩。这是新平副市长任罗湖区区长时提出的,我很认同。

对很多城市规划设计师来说,罗湖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地方。建筑有80年代的、90年代的,很复合;街道不宽,有很多茶餐厅、小店,生活非常便利。

罗湖拥有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商场万象城;有深圳最接地气、最有烟火味的东门老街;有五百年历史的湖贝老村,我们要把它活化,像成都宽窄巷子一样,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还有弘法寺、梧桐小镇,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艺术文化创意的特色小镇;我们计划在金威啤酒厂打造一个工业遗址,留住历史记忆。

一个城市不能只有高楼大厦。罗湖有历史、有现代,错落有致。通过打造多个精品、精彩的点,让城市有韵味。

罗湖面积不大,但我们可以做得非常精彩,既有高大上的,又有小而美的。产业发达、有一定影响力,居民生活在这很满意,有吸引力、有魅力,就是一个很好的城区了。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夏凡吕冰冰编辑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