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城管让城区颜值更高、服务更暖、活力更佳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20/07/03 09:0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近日,罗湖文锦北路上的“彩虹桥”,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儿童画作,整体风格活泼,色彩鲜明,具有童趣,并配置儿童扶手、橡胶地垫等设施,得到了不少家长的点赞。

这个新晋“网红打卡点”,实际上是刚刚经过景观改造的田贝天桥,也是深圳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这样高颜值的变化,正发生在罗湖的每个角落:垃圾清运向着“全程不见垃圾”目标而努力,社区公园郁郁葱葱花团锦簇,淘金山绿道成新打卡点,建筑越发年轻时尚……展示出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罗湖。

这一切的变化,凝结着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的智慧与汗水。打出城区市容提升组合拳,智慧化手段让垃圾清运更有效,互动体验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微整容与景观改造,让城区变得更加美丽。

罗湖绿道建设亮点多多。

A

智慧化

垃圾清理全链条都有专属标识

今年5月,深圳环卫指数测评重启,罗湖区环卫指数进步明显,在各区中排名第二,辖区街道占据了街道排名前10席中的4席,南湖街道更是勇夺第1。这一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罗湖区环卫作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将垃圾清运全过程纳入智慧环卫系统,通过智慧化深度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市容环境,更获评2019年物联网创新成果奖。

这个依托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的平台,既是起监管作用的“天眼”,更是能够辅助决策的“军师”。在罗湖,每一个垃圾桶、压缩箱均配备了具有追根溯源的电子设备,垃圾运输车辆、转运站均安装了电子标签读卡器,确保垃圾从小区到转运站,到垃圾处理设施,全链条可以追根溯源,全过程量化动态监管,可以精确统计每个小区每天的垃圾量。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如GPS、北斗)、RFID等先进技术实现可见的图形化交互界面,实现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基础设施电子台账,为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亦能够防止跨区偷运垃圾。

例如,通过电子地图进行地理信息标注,应用于环卫精细化作业管理、标段作业状态和作业进度分析,在手机等智能终端即可“一张图”展示查询每个标段内环卫作业人员和作业车辆实时数据,对环卫企业日常作业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应在岗人数、实时在岗人数、脱岗人数、作业道路范围、车辆轨迹、设备运行状况等环卫作业人员、物资、装备应用情况。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各类事件、工作内容变化趋势,配合现场视频影像等可视化手段,为优化决策、应急调度提供信息支撑。

此外,按照环卫指数测评十一类场所对环卫企业开展履约评价并以考核结果挂钩经费结算,智能识别环卫企业在作业过程中一机多带预警、不达标作业项、违规作业项、垃圾违规跨境运输等异常状况,助力压实主体责任、履约责任、监管责任。

“罗湖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建立区-街道-标段-人车四级管理体系,这就相当于整个垃圾清运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专属的号码牌。目前,全区完成作业人员全部配备智能工牌、400余辆作业车辆安装定位视频监控一体机、248辆垃圾清运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141辆桶装垃圾运输车安装RFID识别一体机、13141个垃圾桶安装RFID标签,首次实现作业精细化管理到个人、垃圾清运溯源进小区。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关键。”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为提高环卫作业管理水平,提升环卫作业效率,强化政府对环卫作业服务企业的监管手段,今年罗湖区建立了环卫精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是覆盖全区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收运一体化的专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智慧城市管理的行业化、过程化、精细化的纵向延伸。

市容巡查。

B

黑科技

全程不见垃圾!广东首座地埋式垃圾站罗湖启用

如今,罗湖又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进行了新的智能化探索,引入硬核黑科技,达到全程不见垃圾、地下“消毒柜”完成消杀、未来或将实现全自动化运营……6月30日,罗湖区长岭村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合社区地埋式垃圾桶形成完整运行体系,实现居民从小区投放后到末端处理“全程不见垃圾”。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地埋式垃圾站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层高10余米的转运站从地上“搬到”地下,只有洗衣机大小的“翻料器”露在地面,看起来就是一个平整开敞的公共广场空间,还有许多景观植物环绕,看起来并不像垃圾站。周边干净整洁,没有横流的污水,也没有一般垃圾站的臭味。

·    广东首座地埋式垃圾站。

“这个‘翻料器’相当于投放口,可以通过它把垃圾桶中的垃圾倒进位于地下的压缩箱中,所有的垃圾都存储于地下长岭村的地埋式垃圾站,它配备了两套压缩箱,可以满足2万-3万人的使用。”设备研发单位负责人王晓斌介绍,“地埋式垃圾站之所以从视觉和嗅觉上大为改观,是因为配备了三套除臭系统和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第一套除臭系统在倾倒垃圾时,在倾倒口下方喷淋除臭液,清除垃圾在掉落过程中产生的异味;第二套除臭系统在地下密闭空间内,定时喷洒除臭植物精油,进一步消除异味;经过这两套系统后仍可能存在的少量异味,最后则会被第三套除臭系统——负压除臭系统净化。垃圾在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也就是俗称的‘垃圾水’,则会被收集在特定容器中,经过处理后排放进市政污水管道。”

说话间,一辆清运车驶入了垃圾站。环卫工人将一个660L标准垃圾桶挂上翻料器,随后翻料器自动把桶里的垃圾倒进埋在地下的压缩箱里。地埋式垃圾站的翻料器上还安装了橡胶防护垫,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为碰撞产生的噪音。垃圾在地下完成压缩后,现场环卫工人操作控制装置,承载着压缩箱的平台就缓缓地从地面之下升起来。依靠成熟的液压系统,升起过程的噪音跟小汽车的发动机差不多,下降时更是几乎静音。

据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介绍,地埋式垃圾站不但从视觉上与传统垃圾站完全不同,还极大地减少了臭味和噪音等二次污染。针对垃圾转运站等“厌恶型”环卫设施环境影响大、精细监管难、作业强度高等问题,积极探索将环卫设施关入“地下消毒柜”,接下来还将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地埋式垃圾桶、地埋式垃圾站互相配合,实现居民从小区投放到末端处理“全程不见垃圾”。

此外,地埋式垃圾站还具备许多智能功能。比如,当压缩箱的容积或重量任一值达到量程的85%时,压缩箱会发送清运报警,向管理人员推送清运信息;当设备感应到垃圾站内产生烟雾或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对垃圾站进行灭火作业,确保站内作业安全;在设备内设有两套排水系统,防止雨水进入垃圾站内、造成雨污混流。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地埋式转运站上线了空间除臭及喷淋消杀系统,能在地下密闭空间实施降尘、除臭,同时对垃圾上的病菌进行覆盖渗透,持续高效消杀。站内全区域架设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探头、噪声监测仪,在站点大屏幕公示相关信息,以数据说话消除周边居民的疑虑。

据了解,传统垃圾转运站一般需要2至3人驻守,完成每车垃圾清运耗时近30分钟;地埋式垃圾转运站采用了自动挂桶翻料技术,目前站点仅需1人管理,完成每平板车垃圾清运耗时约20分钟,转运效率提升三分之一。接下来,激光算法自动导引运输车完成调试上线运作后,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将彻底取消人工装卸搬运,成为首座“无人值守智慧站”,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作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王建辉是距离地埋式垃圾站最近的一栋居民楼住户,也是长岭村股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最初决定在此处设立垃圾站的时候,有几位村民就提出了质疑。“担心味道很大,也担心清运的时候有噪音。现在建好了,既环保,也没什么声音与味道,村民都挺满意。”他说。

C

互动感

高颜值体验馆 拉近市民与环保的距离

在罗湖美丽山水之间,藏着一个颜值超高,而且超有“内涵”的打卡胜地。在这里,你可以全面了解深圳垃圾分类那些事儿、近距离欣赏精美手工艺作品、亲身体验VR互动游戏,感受“再生”艺术展示、趣味实验、多样科普互动体验的美妙,市民可以免费前往参观……

这就是罗湖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

除了提升城区市容环境的硬实力外,罗湖区更重视让环保、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体验馆的建设,拉近垃圾分类与市民之间的距离;同时创新性提出环保银行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垃圾分类、环保生活的传播者,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进一步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的多方联动。

走进罗湖垃圾分类体验馆,仿佛进入了一个大型寻宝游戏现场,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原来也可以这么“酷炫”。这座集环保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案例展示、“再生”艺术展示、趣味实验、多样科普互动体验、培训宣教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馆,让市民、公众更加直观认识垃圾分类的内容,了解垃圾分类深圳模式、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链条工作流程。

这不仅是个体验感满满的场馆,更是一个启迪思考的场馆。在展馆内,设置了环保银行区。这个小小的区域,里面摆放了10余个收纳箱,收集各类可回收物,学生将可回收垃圾存入“环保银行”,还可获得相应的积分,更可以将环保积分兑换成自己心仪的礼品。

作为新型的家校社联动模式,罗湖区以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为试点,将环保银行的理念,不断向其他学校进行有效的复制。“环保银行”不仅在罗湖得到广泛推广,还成为广东省的提案,将在第八次全国少代会上提交审议。这意味着,全国中小学校都将有可能一起来实践这个来自深圳的校园垃圾分类新模式。

D

微整容

展示年轻时尚罗湖

市容环境的变化,不仅仅蕴含在环卫服务的点滴中,还体现在罗湖各个建筑的“美容”里。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是向外界展示深圳的窗口。但由于部分建筑都相对老旧,不利于城区形象的展示。

为展示罗湖的年轻,焕发罗湖的活力,罗湖区在外立面整治工作中创新建立“代建单位、施工单位和社区,街道办事处,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和区建筑工务局,分管区领导”的四级协调机制,各司其职,促进各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协调解决问题。在2019年市考区考核中,罗湖外立面整治项目名列全市第一,并被评为“以奖代补优质工程”。

深圳戏院是罗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建筑之一,自1997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20多年都未进行过修整。由于建设时间久,外墙的建筑风格不符合城区的整体规划,设置的广告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整洁。且年久失修导致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瓷砖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通过外立面的整治,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最初很多业主并不赞同外立面的改造,不知道改造效果,担忧突出不了特色;其次,广告牌的减少及施工围挡,为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深圳戏院副总经理胡天池说道:“但是罗湖城管局的工作人员特别耐心与细心,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兼顾我们的需求,整治后戏院变得更美丽了。有一次我坐和谐号从广州回深圳,沿途就看到了深圳戏院,真漂亮,很骄傲。”

为了感谢罗湖城管局,大厦业委会还为罗湖区城管局送去了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温暖了城管局的工作人员们。“完全没想到会收到感谢信。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市民的误解是正常的,但市民满意、理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得到理解,一切都值了。”罗湖城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刘进说。

E

靓景观

人性化设计让罗湖更温暖

建筑外墙更美丽,与其相映成趣的灯光、交通设施颜值也不断攀升。正在实施三横四纵景观改造的罗湖,和田贝天桥这样的美丽风景线随处可见。

针对大部分老旧天桥缺少遮阳挡雨设施和无障碍设施、部分人行天桥存在护栏高度过低和晚上照明不足等安全隐患、市民出行体验感不佳和便捷性不足等问题,罗湖区开展人行天桥景观改造工作,对原有天桥加建顶棚,对天桥照明系统、桥体绿化、铺装栏杆等内容进行提升,并充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增设无障碍电梯、儿童及无障碍扶手等设施,让市民出行更方便。

另外,天桥顶棚不仅满足遮阳挡雨的功能使用要求,造型上更结合天桥所在片区特色,同时设置灯光动画,打造出具有罗湖地域性和标志性的特色灯光夜景,展现美丽的罗湖夜间城市魅力,极具现代感和科技感。如西岭村天桥位于莲塘口岸区域道路视觉重点区域,设计主题为“鲲鹏展翅”,整体轻巧灵动,展翅腾飞,体现深圳改革开放从小渔村腾飞成国际化都市的巨变。

西岭村天桥设计主题为“鲲鹏展翅”。

值得注意的是,人行天桥景观改造项目中,区城管局利用天桥引桥桥底空间,加建环卫职工休息室,工具间,设置操作台,配备水电接入口,为一线环卫职工提供休息和饮水之地,。对环卫职工来说,提供的是便利,得到的是尊重,感受到的是温情。

文锦北路上的“彩虹桥”。

F

重服务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最后一块立柱广告拆除

深圳地处东南沿海,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台风频发,立柱广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消除立柱广告安全隐患,2018年以来,罗湖区先后分三个批次全面开展到期立柱广告设施整治行动。近期,随着最后一块立柱广告到期被拆除,全区立柱广告全部拆除完毕。

今年4月初,位于滨河路与宝安南路交汇西南侧绿化带立柱广告到期,由于受疫情影响、高空作业安全隐患风险高及影响经营者经济利益等问题,广告责任方拒绝自行拆除,成为街道执法的“硬骨头”。在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桂园街道执法队坚持“721”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责任方由最初的抗拒到自行拆除,这也成为罗湖区城管柔性执法的成功案例。

立柱广告到期后,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组织桂园街道执法队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多次现场勘察,制定行动方案。在约谈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过程中,该责任公司员工为维护公司自身利益拒绝透露公司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桂园街道执法队员一方面耐心细致地与广告公司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对方诉求,解答对方疑问,一方面按照各项法律法规规定,指出责任方违法事实,告知其违法后果,并先后两次开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通过多次反复的耐心沟通,该员工将现场勘验、责令改正通知书等文件微信发送给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配合执法队自行整改。

考虑到此处立柱位置特殊且拆除难度较大,白天施工易造成群众围观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和街道执法队将拆除时间定在夜间11点。在施工前,街道执法队协助责任公司制定拆除方案,先后两次联系罗湖区交警大队,协商敲定拆除现场的交通管理措施;施工时,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及桂园街道办全程参与现场督导,指导施工队对立柱柱体附着的线缆提前采取停电措施并进行迁移,在拆除区域和路段设置警戒线,安排执法人员现场协助疏导交通,确保安全作业。

施工作业从当晚11点一直持续至次日早6点,共出动人员27人,吊车1台,施工作业车6辆,经过一个通宵的奋战,圆满完成了立柱广告拆除工作,维护了城市形象,消除了安全隐患。据介绍,此次拆除立柱广告“残骸”重达30吨、面积108平方米。下一步,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将继续巩固此次立柱广告执法成效,将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继续运用到执法工作中去,在统筹管理和深化服务中提升执法效能、优化城区品质。

走在罗湖的大街小巷,道路更干净、景观更美丽,这一幕幕相连成串,勾勒出罗湖最美的模样。大美罗湖,既是罗湖城管人工作的目标,更是他们为罗湖写下的最漂亮的注脚。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