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这一文明创建示范点让市民享受更多服务

  •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20/06/12 17:5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现在的活动更加贴合居民需求了,退休之后过来做义工、上上课,日子过得还挺乐呵。”成阿姨是居住在罗湖区南湖街道和平社区30多年的老居民,自从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设后,她可以参加的活动种类更加丰富了。“我们老人家可以上上手工课、舞蹈课,小孩子还可以在这里看书、写作业,居民议事会也在这开呢!”

居民常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旁开居民议事会。

成阿姨所说的和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罗湖区文明创建示范点之一。这个正致力于打造成“党建活动、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协商议事、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成为党团引领的政治中心、共建联系的枢纽中心、宣传教育的文化中心、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成了社区的宝地:在这里,你可以沉浸书海来一场与阅读相关的约会;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开展一场有趣的培训,也可以进行党建活动等等。

这一方小天地,如何承载了这么多功能?依托文明创建的契机,和平社区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整合一切能整合的资源,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盘活周边商圈活动空间,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实现共赢。

从居民需求出发,硬件设施实现标准化建设

“和平里”党群活动中心。

走进位于和平路1195号中怡大厦3层的和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门口的标志显眼可见。除了可径直地步行上楼,有代步需求的市民也可行至右前方,乘坐电梯抵达。

中心内,各个功能区分布明确。党建书吧、四点半学校、志愿者服务站……每一个区域内,居民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四点半学校尤其受欢迎,一到那个时候,就有很多居民如约而至,个个都是熟面孔。”和平社区工作站站长姜德荣告诉记者,对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社区居民们纷纷点赞。

居民点赞的一个原因,便是中心的硬件设施,都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很多小巧思,让居民觉得心理暖暖的。“例如,本来中心是没有电梯的,由于小区里行动不便的老居民较多,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造;中心内正在开发母婴室,方便宝妈们照顾孩子;还增设无障碍设施,让残障居民、长者更愿意走出家门,参加活动……我们还将文娱活动空间前移,方便居民就近上楼参加活动。”姜德荣说道。

“有了电梯方便啊,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怎么听使唤,有了电梯不用爬的气喘吁吁,我就更愿意来了,要不老想着爬楼累,索性不去了。”社区居民孙奶奶说。

除了不断强化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配备,为了让社区环境看起来美观、有序,和平社区还对中心及周边墙体的公益广告进行规范设置,市民还可以在路灯杆灯杆、车辆出入口、绿化带等地,看到垃圾分类宣传、树社会公德等公益广告。

“之前这附近到处都是广告海报,贴了一层又一层。”蔡伯在和平社区居住了近40年,他表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之前,社区里宣传海报张贴混乱、乱涂鸦等问题比较突出。“可是自从社区开始将海报放到框里后,老旧墙体的乱涂乱画情况少了,加上大部分海报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和周边的景观融合,墙面看起来舒服了好多!”蔡伯指着墙上的宣传海报说。

平均两天一场,社区活动“一萝萝

和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亲子一起合作做手工、身穿马褂的长者在舞台上耍太极、志愿者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推轮椅......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墙面的宣传栏上和落地海报中,一张张展示着居民笑脸的活动剪影“拼接”成一幅幅画。

姜德荣认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向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放,刺激了大家组织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年均组织大型活动20多场、小型活动100多场,平均两天就有一场(活动)。因为活动免费,居民参与度很高。”

中心也针对居民特定需求,设计“睦邻学院”“少年先锋”“银龄计划”等主题活动,邻里可以在厨艺切磋中增进感情,青少年可以在书法、绘画等活动中找到课余兴趣,长者可以在文体活动中丰富退休后的日常生活。“我经常过来做手工,一开课,连着两三天都来,顺便和老朋友聊聊天。”成阿姨表示,自己每周呆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时间比在家还要长。

除了满足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需求,该中心聚焦青少年发展并提供服务空间。例如,开设心理辅导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拟和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对社区700多名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组织“儿童议事会”,吸引儿童对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使孩子在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期间逐步成长。

场地不够?社区上演小空间变“大”的“魔术”

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增设便民设施。

在和平社区,居民们拥有的活动空间,有4000多平方米。而这么大的场地,则是通过整合资源而来。据了解,和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和相连的行政服务大厅之间,有一个约500平方米的露天中庭,居民平时的活动空间基本集中在这近900平方米的空间。

“900平方米的空间,服务社区1万多名居民,是不够的。”姜德荣强调,为了拓展社区居民参加文娱活动、教育培训、协商议事等空间,2016年起,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周边单位共驻共建,实现协调开展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包括与深圳海关离退休干部机关党委、富临酒店、爱视眼科医院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让文化服务扩散到各个单位、惠及社区更多居民。

具体而言,社区与海关老干中心共建社区学校,与爱视眼科联合打造科普基地,与边防执行三支队二大队八中队联合打造爱国教育基地,社区提供活动项目,共建单位提供场地设施资源,社区居民有了更大、更长效的学习空间。

不仅如此,深圳检验检疫局老干部活动中心就无偿提供了369平方米的场地供社区居民练舞,路丰羽毛球场提供了1000平米场地给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富临酒店也曾提供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帮助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办长者作品展。

另外,在离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远的街角,有一个占地70平米的党群活动空间——“和平里”,门口挂着明亮黄色的招牌,屋内摆放有整齐的书架、整洁的休憩桌椅、微波炉等,设有无线网络和冷气,市民可以在里面看书,环卫工人在休息时也可以入内热饭、打水。

“不同于向共建单位提供活动项目,这个空间是以提供场地的形式,吸引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形式更多元的服务。用共驻共建的方式开拓居民活动空间,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以我们都戏称自己是‘不赚差价的中间商’”姜德荣认为,这种模式是共享文明的一种尝试,对于居民服务需求多样、文化服务活动空间缺口大的社区来说,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

下午4点多,和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逐渐热闹了起来,不少社区居民,都来到活动中心上上课、看看书,学学跳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来源:见证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记者 彭桂红 实习生 覃钰清 通讯员 张一鎏 陈杏花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