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帮扶广西那坡打造全产业链格局助推长效脱贫

  •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06/12 09:16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当前,深圳对口帮扶涉及9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有广西百色、河池6个贫困县及其他县共9.6万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把蚕茧加工成丝线和布料,在当地形成完整的蚕茧丝绸产业链。

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深圳对口扶贫百合乡清华村桑蚕项目示范点,养蚕户按照饲养规范喂食桑叶、让蚕上竹结茧。

粤桂帮扶项目,广西百色乐业县村级“远程诊疗室”,让村屯医疗与县城医疗资源共享。

安装上义肢的陆志风,每天在隆林昌隆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自给自足,安心快乐。

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今年深圳如何推进扶贫协作,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广西百色那坡、隆林、乐业三县,深入贫困村,了解脱贫攻坚战一线情况。

仲夏时节,在那坡县百合乡的边关丝路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绿油油的桑田接连成片,占地约760亩。不远处,清华村桑蚕项目示范点50间蚕房整齐排开。贫困户黄培先开着摩托车到了自家蚕房,他已经习惯了每天采摘桑叶养蚕的生活。

“养蚕后比以前挣得多了。”黄培先告诉记者,之前家里经济收入依赖种水稻,如今有了一间深圳帮扶资金建设的大蚕房,平均每年可产12批蚕茧,每批蚕茧增收2000多元,已经成功脱贫了。

桑蚕养殖减贫带贫成效明显

那坡县地处桂西南边,与越南南平、河江两省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沛,光照充足,适合种桑养蚕。围绕“拉长一根丝、做优一粒茧、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发展思路,那坡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

据统计,目前那坡县桑田面积近12万亩,2019年全县养蚕18.67万张,产鲜茧量769.5万公斤,产值3.69亿元,养蚕农户户均收入2.9万元。桑蚕产业已成为那坡县的支柱产业。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百合乡武装部长王海神说,以前清华村居民多是种玉米和水稻,一年下来收入没多少,如今稻田变成桑田,村里也成了桑蚕产业的示范点。

在清华村桑蚕项目示范点,深圳市财政资金和那坡县财政资金于2017年投资建设了15间集中大蚕房和1座小蚕共育室,包括黄培先在内的清华村15个贫困户得以扩大养蚕规模。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及龙岗区着力桑蚕产业精准扶贫,利用帮扶资金先后投入了扶贫桑蚕产业园、蚕房和蚕沙处理池建设补助等项目,帮助贫困户建设大蚕房、小蚕共育室、新种桑园,增收脱贫。

桑蚕养殖已成了减贫带贫的支柱产业。据了解,2016年以来,那坡县桑蚕产业覆盖贫困户从14%提高到2019年的41%,共有6945户31252人通过参与桑蚕产业实现脱贫,8000多户农户实现致富奔康。

完善产业链助力“破茧腾飞”

“以前养蚕每个人的养法不统一,没有标准化。”王海神说,清华村桑蚕项目示范点设有培训中心,通过开设“农家课堂”帮助农户掌握技术,包括蚕房的管理制度以及桑树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提高桑蚕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养殖提高蚕茧质量。

“小蚕转移到大蚕房过来,先吃三天(桑叶)睡一天,然后再吃三天。”黄培先认真地讲解养蚕的周期,他说每批蚕在大蚕房大约经过半个月可以结茧,目前他将家里作为育小蚕的场所,大蚕结茧后便将小蚕进行转移,实现无缝链接。

黄培先说,桑蚕养殖时间集中在每年3月到10月,有时候一个月就可以产两批茧,如今村里也有了茧丝绸企业设置的收购点。

清华村的蚕茧收购点是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各乡镇设置的30多个收购点之一。该公司由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是龙岗区帮扶那坡县引进的桑蚕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推动扶贫产业链的形成。

那坡同益新副总经理沈鹏表示,公司自2017年开工建设,如今缫丝第一车间10组缫丝生产线已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运行,织造车间已有38台剑杆织绸机投入运行,结束了那坡无茧丝绸布生产的历史。未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一条数码印花生产线,在那坡建设集桑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的丝绸加工完全产业链。

加强产业带动推动就业扶贫

“同益新项目的落地,对那坡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起到积极作用。”那坡县对口扶贫协作局副局长章大荣说,随着茧丝绸龙头企业的进驻,带动了桑蚕产业发展,提升了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018年初至2019年,那坡县新增种桑面积超过3万亩。在实现收购蚕茧惠及农户的同时,企业进驻也提供了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那坡同益新全厂返岗和新招就业人数317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力73名。沈鹏表示,今年收购蚕茧任务繁重,公司还临时聘请了本地劳动力92人到厂协助,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人。

在那坡同益新的就业扶贫车间,一则标语十分显眼:“扶贫车间脱贫路,打工不必去别处”。来自永乐村规缺屯的贫困户农振忠,正忙碌地将收购的鲜茧运往烘茧车间。

农振忠说,家里刚建了房子,目前经济困难,以前他在广东江门打工,今年遇上疫情没有外出,5月份看到扶贫车间的招聘便应聘工作,“工资按1小时13元,已经做了20多天工了。”

沈鹏说,目前公司二期项目正在续建,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预计年收购鲜蚕茧5000吨左右,年产值5亿元以上,届时项目可安排就业80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0名左右),进一步带动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和进厂就业实现脱贫。

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目前鲜茧收购价格广东、广西百色区域为13-16元/斤。为确保那坡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对2020年蚕茧收购价格实行一级茧最低保护价20元/斤。”在同益新蚕茧收购中心,一封《对全县茧农朋友告知书》让那坡县养蚕户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茧、丝、绸价格普遍下跌,相关企业经营也遭遇困难,那坡县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

那坡县委常委、副县长叶立强告诉记者,为了维护农户养蚕积极性,龙岗区积极对接,协调金融机构为同益新公司提供免息贷款支持,实现了在市场价格低迷情况下,企业按保护价收购蚕茧,帮助那坡县维持产业链发展,帮助养蚕户尤其是贫困户稳定收入。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那坡县也是今年挂牌督战的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时期,那坡县共有贫困村85个,贫困发生率达28.18%。自建立扶贫协作关系以来,深圳市及龙岗区从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方面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目前那坡县已实现脱贫出列49个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31%,尚有36个村1353户4454人未脱贫摘帽。

叶立强表示,在推动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今年还将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那坡龙岗边境贸易扶贫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发展合作力度,深化各领域扶贫协作,提升村村结对帮扶工作质量,确保那坡县完成脱贫任务。

贫困山村里有了“远程诊疗”

乐业县24个贫困村村民足不出村享受县级医院服务

走进广西百色乐业县同乐镇武称村卫生院,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主机、高拍仪、摄像头等设备,桌子上方2台显示器连接电脑,显示着乐业县人民医院与村卫生室联系的界面,这就是贫困村里的“远程诊疗室”。村卫生院医生朱治强说:“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村。”

去年,深圳市盐田区积极利用网络科技平台与乐业县开展对口扶贫协作,投资了136.3万元建设24个贫困村村级全网远程诊疗试点,让贫困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一、二级医院医生和专家的诊疗服务,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的费用。

▶专家远程诊治疑难病例

武称村距离县城约一小时车程,是乐业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有限,满足不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我们这边主要看常见病。”朱治强告诉记者,村卫生室条件简陋,他可以应付普通的感冒头疼、高血压,但碰上复杂病例往往束手无策,以前都是建议村民往乡镇卫生院或县医院看病。

朱治强说,之前他就遇到过一个支气管炎病例,初步看以为是感冒,但病人咳嗽起来很严重,症状像是肺炎。于是,朱治强求助于上级医院。

“当时就由我们这边进行听诊,然后把症状情况反馈给远程诊疗的医生,医生通过网络摄像头询问病人,再结合我们的听诊结果作诊断。”朱治强说,他检查发现病人的淋巴结无肿大,但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医院的值班医生禤秀梅结合病人的既往病史,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为病人开具处方,并提醒服药3天未见好转得前往上级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我们村卫生室也没有权限开处方药。”朱治强说,之前也碰到过村民因患高血压导致头晕,需要开具处方药,于是他通过远程诊疗系统联系上一级医生诊断,以便村民就近在村卫生室拿药。

朱治强说,远程诊疗室设置以来,也服务了附近甘田镇板洪村的村民。今年以来,他已经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及时帮助11位村民解决看病问题。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系统我们随时可以联系到上级医院,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诊疗水平。”朱治强说,之前一位村民带着X光片到卫生室,他通过高拍仪将片子传送给上级医院医生,值班医生给出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神经的诊断,他也跟着学习到相关知识。

盐田区挂职干部、乐业县副县长陈晓平介绍说,为了让远程诊疗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患病群众医疗就诊服务能力,乐业县人民医院将远程医疗设备安装在院值班医生办公室,由值班医生24小时进行管理监控,根据乡村两级患病群众的需求呼叫对应的专家及时进行会诊。

自去年开通远程诊疗系统以来,乐业县已开通了县人民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等35个远程医疗点,推动医疗资源打破空间限制,患病群众可以“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县级医疗服务水平。

陈晓平说,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在上级医院专家的传、帮、教下,村卫生室医生也学到实用知识,诊疗服务得到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未来还将组织远程业务学习交流,通过远程诊疗系统推动村级卫生事业的发展。

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深圳爱心帮扶广西隆林贫困残疾人“站起来”

陆志风回来了。

6月,在深圳·隆林易地扶贫搬迁鹤城新区扶贫车间,陆志风走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再需要借助拐杖。上个月,他在深圳帮扶资金支持下,前往南宁安装义肢,并进行了十多天的义肢使用培训,陆志风笑着说“现在自信很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去年以来,深圳市及罗湖区积极帮扶隆林各族自治县,聚焦特殊群体,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之路。截至目前,已帮助22名贫困残疾人安装义肢,帮助恢复自身动力。

▶爱心助残帮助提升信心

陆志风来自隆林沙梨乡沙梨村,2003年因为交通事故左腿致残。“之前就知道可以装(义肢),但以前要自费,家里又没钱。”陆志风说,家里只有父母种板栗的微薄收入,所以一直以来靠拐杖行动。

虽然腿部残疾给生活带来不便,但陆志风没有气馁,通过改装工具,他学会了驾驶三轮车帮忙干活。2018年的时候,因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名额,陆志风到了隆林昌隆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做缝纫工。

“刚来的时候没那么自信,可能也担心别人看他的眼光。”隆林昌隆服装有限公司副厂长吴月慧说,陆志风没有缝纫工作基础,但个人很刻苦,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陆志风的收入从第一个月的九百多元已经提高到现在每月两三千元。

今年,陆志风收到了县残联和县医疗保障局的通知,了解到深圳帮扶资金实施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辅助器材救助项目,于是他积极申请,并顺利获得免费安装义肢的机会。

“现在可以随时到外面去玩。”陆志风说,他也会与一些残友分享经历,鼓励大家找到努力的方向,积极地生活。谈及个人目标,陆志风笑着说“就想好好上班,把生活过得好一点”。

▶劳动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大部分残疾人都希望能自食其力。”隆林各族自治县党委常委、人民政府副县长宋晓军说,为帮助残疾人得到康复训练,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生产,去年开始,县里利用帮扶资金,谋求残疾人脱贫突围之策,以“爱心助残”帮助隆林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个人行动方便、就业或者创业等目标。

家住德峨镇八科村打罗屯的贫困户残疾人付阿机,因左腿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但三个小孩均在校读书,家中靠着丈夫维持生计,极其困难。在得到残疾人辅助器材救助项目帮扶后,付阿机安装了义肢,得以自立行走。目前,她已经可以从事一些家务活,并在家里做起了蜡染,帮丈夫分担家庭压力。

位于者保乡者保村那堆屯的贫困户陶亚成,也因左腿截肢丧失劳动能力。在帮扶资金支持下,陶亚成安装了义肢,并基本恢复行动能力。如今,他在者保乡卖起猪肉,每月都有稳定收入。

“去年通过项目给12名贫困残疾人安装了义肢,今年第二批有10个人,其中2个低保户、8个建档立卡户。”隆林各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对口帮扶协作办主任陈晓慧说,贫困户残疾人通过安装辅助器材后,可以通过从事力所能及的种养殖业,或安排到扶贫车间工作,创造自身价值获取经济收益,增加家庭收入。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林捷兴 齐洁爽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