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2000亿俱乐部里,深圳罗湖这件事是第一!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06/05 10:18

    分享到:

罗湖打造山水城交融生态之区。

罗湖全市首发区级生态地图。

双周发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专场。

空气质量监测。

罗湖家园网讯: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生活,每个人心向往之。今天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记者从罗湖区双周发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专场了解到,罗湖的空气质量在“2000亿俱乐部”中排名第一,污染浓度最低。这不仅达到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更是首次达到欧盟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发布会上,罗湖区还在全市首发区级生态地图:跃动的生态廊道、精致的生态节点、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浩瀚如海的生态风景林、波光粼粼的湖库,展示了罗湖良好的生态格局,打造山水城交融生态之区。

山水城交融生态之区

展示了罗湖良好的生态格局

作为全市最早开发城区,罗湖至今仍保留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格局

“一半山水一半城”“一横一纵两条生态轴线”“多样的生物种群”……在发布会现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公布了罗湖生态地图,跃动的生态廊道、精致的生态节点、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浩瀚如海的生态风景林、波光粼粼的湖库,展示了罗湖良好的生态格局。

一横一纵两条生态轴线

作为全市最早开发城区,罗湖至今仍保留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格局,全区面积78.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仅30多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超过50%,森林覆盖率达51.86%。

据他介绍,森林、湿地、湖库和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罗湖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一横一纵两条生态轴线,构成山水城交融生态之区。从横轴线看罗湖,有银湖山—布心山—深圳水库—仙湖植物园—梧桐山;从纵轴线看罗湖,有围岭公园—洪湖公园—翠竹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

其中,梧桐山海拔943.7米,横跨罗湖、盐田、龙岗三区,其中大部分在罗湖区境内。景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88.6%。植被类型多样,拥有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与山顶灌草丛。其中,最具特色的植物是毛棉杜鹃群落景观,在盛花季节,“杜鹃谷”“万花屏”呈现震撼的花海景观,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深圳一大盛景。梧桐山风景区被誉为深圳“绿肺”,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内罕有的位于中心城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深圳水库于1960年建成,水库总库容4577万立方米,几十年来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持续为深港人民提供优质饮用水,被誉为深港两地人民的“大水缸”。此外,辖区还有小坑水库、横沥口水库、银湖水库、仙湖水库、金湖水库上库、金湖水库下库等6座小型湖(库)。辖区内有大小河流20条。其中深圳河为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下游段是深圳市和香港的界河,流域面积171.41平方千米,罗湖区境内的干流河长4.75千米。

公园、绿道建设位于全市前列

在公园、绿道建设上,截至2019年,罗湖区共有公园129个,公园绿地面积1712.1公顷,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约为16.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和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都位于全市前列。

罗湖区建成绿道155.2公里,包括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等,塑造了罗湖绿道5号线、淘金山绿道等深圳市精品绿道。其中,深圳最美绿道——罗湖绿道5号线融山水、休闲、生态和文化于一体的特色精品绿道,全线共分为山水休闲线、果林野趣线、河滨沁爽线三段,依山傍水而建,有效融合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把城市生活引入山水美景,使自然风光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形成“一路山水、一路文化”、独具罗湖特色的风景线。

淘金山绿道以梧桐山山水生态环境体验为中心,以“精致”“野趣”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保留、提升部分边境设施和现状环境,旨在打造一条结合了梧桐山生态环境、海绵城市设计、智慧绿道建设及沿路二线关文化特色的郊野生态型绿色廊道。

另一方面,辖区内梧桐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馆与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经调查统计,有24目70科231种,包括常见的蟒蛇、野猪、豹猫、小灵猫、猕猴等;野生植物240科,1419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桫椤,二级保护的土沉香、大苞白山茶等,三级保护的穗花杉、白桂木、粘木等珍稀濒危植物;昆虫更是有上万种,仅蝶、蛾类就超4000种。

野生动植物在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在拓展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为此,2001年12月21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在京启动,并重点实施大熊猫、朱鹮、虎、金丝猴、藏羚羊、扬子鳄、亚洲象、兰科植物、苏铁植物等15大极度濒危的珍稀物种的拯救和繁育,其中全国仅有两个植物类物种资源保护中心兰科、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落户罗湖。

实现精细化管理

2000亿俱乐部罗湖生态环境最优 城区发展过程中,罗湖区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作为深圳最早开发的城区,深圳罗湖历经了40年的高速发展,完成了从边陲小镇到GDP超2000亿国际化城区的华丽转身。城区发展过程中,罗湖区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2000亿俱乐部中,罗湖的空气质量最优。

全年GDP达到或超过2000亿元的市辖区

唐湘良表示,这里的“2000亿俱乐部”是指全年GDP达到或超过2000亿元的市辖区。根据官方公开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罗湖区PM2.5年均浓度为22.6微克/立方米,在全国GDP超过2000亿元的市辖区(不含港澳台)中污染浓度最低。数据显示,北京东城区、西城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约为罗湖的两倍;上海浦东新区、闵行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比罗湖高出47%和59%;广州天河区、越秀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比罗湖高出23.9%和32.8%。

据介绍,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如果空气中的PM2.5含量每立方米在35微克以下,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标准。2012年,罗湖区首次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常规监测,当年年均值为40微克/立方米。2019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2.6微克/立方米,创201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2013—2019年罗湖区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为22.6微克/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空气质量连续7年排名全国重点城市前十位,其中,罗湖2019年的均值为22.6微克/立方米,不仅达到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更是首次达到欧盟标准(25微克/立方米)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

10个街道各设空气质量监测站点

那么空气质量是如何测出来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介绍,国家监测规范对空气质量监测点设置做了严格的要求,比如监测点只能设在建成区等,不能设在梧桐山、深圳水库等地方。在国家监测规范要求基础上,为更客观、真实反映辖区的空气质量,我们进一步提升监测网格密度,在全区10个街道各设立了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比如南湖子站,我们设立在人口密度大的阳光酒店上;东门子站,设立在东门街道办事处顶楼。全天候24小时采样,全自动监测获取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他说。

此外,影响罗湖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污染以及餐厨油烟等。为改善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罗湖通过开展柴油车污染攻坚、绿色施工、工业源减排、非道路机械排放提升、绿色生活工程等行动,助力辖区大气质量提升。下一步,罗湖将在全区10个街道大气监测子站周边都建设微站,率先做到辖区大气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对区域大气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

影响罗湖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污染以及餐厨油烟等。为改善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罗湖通过开展柴油车污染攻坚、绿色施工、工业源减排、非道路机械排放提升、绿色生活工程等行动,助力辖区大气质量提升。

在治水提质上,“十三五”期间,罗湖区河流水质国考、省考断面均呈现逐年改善趋势。辖区5条黑臭水体已稳定达到不黑不臭,7条小微黑臭均已消除黑臭,20条河流水质断面同比2018年显著提升。随着近年来河流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梧桐山河以及深圳河莲塘段、布吉河三角台段、深圳水库排洪河东湖公园段等河段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栖息,肉眼可见鱼儿在河底嬉戏,已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率先试点无废城市

“城市双修”

助力城区可持续发展

通过湿地公园、都市农场等功能的植入,打造多元的城市活动场所

为更好地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2019年11月,罗湖区“城市双修”重要节点概念设计竞赛启动,如今方案已经揭晓。红岗-围岭-洪湖生态廊道关键区域,优胜方案以“记忆·链接·共生”为主题,提出采用垂直记忆、无限链接、和谐共生三大策略,还原市民对山脉、水系等特色空间的记忆,通过不同标高的路径组织,链接断裂的蓝绿生态空间,通过湿地公园、都市农场等功能的植入,打造多元的城市活动场所。

布吉河-清水河汇流片区,优胜方案以“多维水花园”为主题,通过对不同标高、水深条件下湿地生态与海绵雨水花园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生态改善与景观营造有机结合,重塑韧性布吉生态河道和多维城市景观花园,在环境品质提升的同时满足市民游憩活动需求。

布吉河沿线地区综合规划概念,目前布吉河沿线地区综合规划方案正在整合。罗湖将加快推动布吉河沿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兼具国际品质与地区特色的都会滨水活力带,使布吉河沿线地区成为新时代罗湖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笔架山河沿线地区更新改造规划,罗湖区已启动笔架山河沿线地区更新改造规划,将以河道复明为线索,织补蓝绿空间、缝合城市功能,统筹解决河道安全、城河塑造、城区复兴三大发展任务,着力将笔架山河复明工程打造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丽中国典范,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标杆项目

无废城市建设上,今年深圳是全国首批建设“无废城市”的10个试点之一,也是唯一大型城市试点。罗湖率先开展“无废城市”社区试点,科学筛选出清水河、渔邨和黄贝岭3个试点社区,打造深圳“无废城市”细胞工程。

三个社区已将着眼建立辖区社康医疗行业、餐饮行业、汽修行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高效管理指标体系,推动解决社康中心医疗废物、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汽修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努力打造形成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经得起考验的“无废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模式。

聚焦

罗湖持续落实

“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

Q:在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罗湖空气质量持续争优创先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湘良:为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罗湖持续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首先鼓励机关单位和公共机构每年更新车辆优选纯电动汽车,推行公务租车纯电动化。引导公众绿色生活,低碳出行。持续推动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和绿色企业,推广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将“绿色”“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推动罗湖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罗湖还开展黑烟车尾气排放路检路查执法、扬尘污染防治和餐饮油烟排放治理等行动,推动罗湖空气质量好中更优。在路检路查执法方面,加强重型柴油车、异地号牌柴油车、老旧汽油车排放检测,2018年至2020年4月累计检测机动车50618辆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执法检测,2018年至2020年4月累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155台次。对不符合排放标注的车辆要求落实整改,引导使用纯电动环卫车,推动传统泥头车更换为纯电动泥头车。

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开展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执法检查,要求全面落实“7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开展裸土“清零”行动,要求采取复绿或者铺盖防尘网等措施,实施裸露土地治理,2018至2019年累计整治537块裸土,涉及面积约8.213平方千米。持续开展道路清扫保洁。在道路机扫冲洗精细作业常态化下,遇重大节日和不利气象条件时,增加清扫保洁次数,降低和控制路面扬尘。

在餐饮油烟排放治理方面,推行常态化、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的环境监管。制作《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要点》宣传片,推行环保准行“负面清单”,加强公众宣传,强化餐饮行业责任意识,避免餐饮业经营业户因盲目选址、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油烟浓度在线监控服务项目,对罗湖区全部200平方米以上持证餐饮单位和单位食堂安装油烟浓度在线监控设备,对油烟排放全程监控,每季度进行全面更新排查,建立餐饮企业油烟管理台账。通过这些措施,让“深圳蓝”“罗湖蓝”更湛蓝。

全面推进辖区涉水面源污染整治

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Q:在保障辖区河流水质长效治理,实现河流长制久清方面,罗湖有什么措施?

唐湘良:今年罗湖围绕“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部署,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始全面推进辖区涉水面源污染整治,构建长效治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罗湖区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开展。

一是通过开展“三产”“三池”涉水污染源、城市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和长效治理,从源头削减面源污染,规范排水设施,加强后续监管执法,推动实现罗湖区河流旱季雨季全天候稳定达标。二是加强网格化管理,以街道网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利用APP巡查填报。

三是建立通报制度。通过第三方巡查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74个街道将进行排名,重点通报漏报率和整治完成率,督促辖区涉水面源污染整治。四是持续排查。今年6月底前形成面源整治问题清单,7月起,通过开展罗湖区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推动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迈进,努力实现“碧水长流、鱼翔浅底、飞鸟云集”成为罗湖一道永恒而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张一鎏 编辑 罗孝炳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