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推出基层治理“硬核20条”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06/05 09:34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为持续聚焦群众关切,答好基层治理民生考卷,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先行示范、走在全国前列,罗湖区近期出台了《罗湖区2020年基层治理工作方案》,从党建引领、街道改革、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物业创新五个方面,提升基层治理“聚核、强基、智慧、惠民、创优”功能,推出20条基层治理重要举措,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加快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打造十大先行示范社区

为发挥先行示范社区的民生幸福标杆作用,罗湖区深化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打造10个先行示范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融合社区党务、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先行示范群众工作馆,建立统筹区直部门服务、资源下沉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形成有活动有服务就在党群中心开展的一体化服务群众模式。

同时,开展运营联动,编制服务目录,建立民生诉求收集、分拨处置、协调落实、督查反馈工作机制,打造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完善社区党建、政府服务、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七大平台,用好民生微实事资金,引领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服务,提升社区党委承接资源和服务群众能力,承接更多的公共服务事项和政务资源,以点带面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如何激活商圈楼宇、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力,罗湖区实施“三服务双报到”党建项目。如以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支部为平台,产业部门党组织与楼宇园区商圈党组织结对共建服务企业,推动党建和业务互联互促“双提升”。机关党员在居住小区“亮身份、显作用”,对接深圳智慧党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接单、线下践诺”密切联系群众。

为帮助两新组织解决经营和党建难题,罗湖将推动全区287家重点企业和区“两代表一委员”所在企业全部单独组建党组织。区两新组织党工委联合楼宇、园区、商圈等枢纽型党组织和属地街道开展“上楼扶企、强园暖心、活圈互动”服务行动,向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

小网格助推大治理

改革,一直是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招牌菜”。今年,全市进行街道体制改革,为进一步向居民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罗湖率先提出将物业小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位,以物业小区划分网格,并实行“多网合一”管理模式,将现有社区、综治、城管、安全等网格全面整合,统一设置为“一张网”。以物业小区为基础,合理划分网格单元,网格员作为社区派驻“事务官”,协调小区党支部、物业管理处等组织参与格内事务共建共治,以“小网格”助推“大治理”。

另一方面,街道管理职权也进一步得到增强。除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街道无法承接,或工作量较小、由区级集中行使成本更低的权限外,按照实际需要、宜放则放的原则,重点将区级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下放街道。制定街道权责清单,全面厘清区政府及职能部门与街道的权责边界,明晰市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区职能部门与街道的职责分工。

同时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纳入街道工作平台,建立健全由街道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推进实施关系街道辖区内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以及城市规划制定实施中涉及街道的相关内容。

政务服务“不打烊”

今年是深圳市市域治理元年,通过对标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目标,罗湖区将实施科技赋能一揽子项目。在政务服务方面,罗湖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推行“主题办”“一件事”清单“无感申办”和“秒批办”,事项,集成企业服务、教育、卫生、交通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服务事项,打造集智能提示、智能问答、关联推荐、智能导航、智能标签于一体的智能服务体系,实现整体、主动、精准、智能的“掌上”政务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个人事项下沉,基本实现个人办事不出街。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办通取至少370项跨街道、社区事项。在有条件的各级政务大厅建设24H自助服务区,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在城区运行智能化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提升项目,实现罗湖交通出行服务、智慧城区治理双提升。治理交通堵点乱点,聚焦学校、医院、景区等民生重点场所,提供安心便捷的出行服务。

为给予市民更多的安全感,探索门禁视频、车辆识别、雪亮工程及其他智能监控设备“万物互联”,编织全城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的监管平台,实现城区运行可视化运行。

聚焦民生服务保障

搭建“微心愿”平台

面对基层关切,罗湖区瞄准基层需求靶心,以问题为导向,亮出治理新招。为切实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推行“错峰共享停车”模式,动员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带头参与,制定规范收费标准和管理规定,出台相关补贴激励制度,鼓励引导更多商业停车场、物业小区加入“错峰共享停车”,目前该模式已被列为2020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

在其他民生热点问题上,罗湖区不断完善“大爱罗湖”救助帮扶体系,加大对困难家庭、贫困学生、重疾患者等群体救助力度,加强对残障人员、涉罪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专业服务。搭建“微心愿”平台,居民在平台申请发布需求后,小区党员、居民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愿认领,快速实现弱有众扶。

在邻里争执、家庭矛盾、物业纠纷化解方面,在物业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调解工作室,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组织小区“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等,对小区内发生的邻里争执、家庭矛盾、物业纠纷进行劝导、调解,利用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建立劳资、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在线咨询调解平台,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专业调解等服务。

擦亮“物改”

市域治理罗湖招牌

作为全国物业管理改革的发源地和风向标,罗湖区在“物改”创新先行一步,建立健全了行动方案、扶持办法、考评办法等制度,实现了政策支持全覆盖、规范管理全覆盖、监督考评全覆盖。今年,罗湖总结提炼罗湖区物业管理改革创新实践经验,将努力协助上级部门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在深圳率先立法。

建立“罗湖物管”数字化平台,在全市率先推出“透明物管”模式。在拓宽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路径和规模将有更大突破,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全天候、零距离贴近居民的优势,采取单一来源的方式向物业服务企业购买服务,委托其承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监管、小散工程施工安全巡查等公共管理事项。优化民生微实事项目制度,建立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名录,获评基层治理优秀单位称号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优先承接相关项目,居民将有望实现“楼下办”“小区办”新体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张一鎏 编辑 罗孝炳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