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书写绿色发展高质量答卷

  •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6/03 08:25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梧桐山河吸引了大批鸟类栖息,鱼儿在清澈的水里嬉戏,两岸的绿道上市民或跑步或慢行……置身山水间赏城市风景线成为罗湖居民的生活常态。

为迎接第49个世界环境日,5月29日,深圳罗湖举行“双周发布”生态环境专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带来“2000亿俱乐部”罗湖空气质量最优主题发布,向市民交出一张绿色发展高质量答卷。

深圳首张区级生态地图发布

跃动的生态廊道、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波光粼粼的湖库……发布会公布了深圳首张区级生态地图,清晰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作为全市最早开发的城区,罗湖至今仍保留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唐湘良介绍,罗湖全区面积78.7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超过50%,森林覆盖率达51.86%。

生态地图上,银湖山—布心山—深圳水库—仙湖植物园—梧桐山串联成横轴线;围岭公园—洪湖公园—翠竹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构成纵轴线。一横一纵两条生态轴线编织出山水城交融的生态之区。

森林、湿地、湖库和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海拔943.7米的梧桐山被誉为深圳“绿肺”,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内罕有的位于中心城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

该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8.6%,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馆与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拥有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与山顶灌草丛。其中,最具特色的植物是毛棉杜鹃群落景观,在盛花季节,“杜鹃谷”“万花屏”呈现的花海景观,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深圳一大盛景。

在罗湖,望得见山,也看得见水。辖区有6座小型湖(库),大小河流20条。“大水缸”深圳水库总库容4577万立方米,几十年来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持续为深港两城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

绿水青山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间,仅梧桐山上就栖息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以及上万种昆虫。

2001年,全国第一批两个植物类物种资源保护中心兰科、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落户罗湖。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迁地引进保存了苏铁类植物240多种,收集中国苏铁属植物近200个居群2000多份分子材料。兰科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收集保存了兰科植物种质资源2万多份、1500余种,其中活体160多万株。

积极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同时,罗湖不断为辖区居民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已建成的155.2公里绿道把城市生活引入山水美景,罗湖绿道5号线融山水、休闲、生态和文化于一体,依山傍水而建,有效融合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市民誉为“深圳最美绿道”。

举办了30年荷花展的洪湖公园,以每年都能发现数十朵并蒂莲而闻名荷花界,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截至2019年,罗湖区共有公园129个,公园绿地面积1712.1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约为16.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六成,绿化覆盖率和城镇人口公园绿地面积都位于全市前列。

严格监测下的“单项冠军”

全国GDP超过2000亿元的区(不含港澳台)里,空气质量第一的桂冠,“花落”罗湖。公开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市罗湖区PM2.5年均浓度为22.6微克/立方米,其中污染浓度最低。

罗湖2019年的均值为22.6微克/立方米,不仅达到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更是首次达到欧盟标准(25微克/立方米)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

衡量一个地方生态好不好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观感,二用数字衡量。

国家对PM2.5正式进行考核从2013年开始,设定的达标线为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当年,罗湖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43微克/立方米。

7年过去了,罗湖用数据证明实力,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实现达标。2015年PM2.5年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数据从何而来?唐湘良介绍,国家监测规范对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设置做了严格的要求,比如监测点只能设在建成区等,不能设在梧桐山、深圳水库等地方。

在国家监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为更客观、真实反映辖区的空气质量,罗湖进一步提升监测网格密度,在全区10个街道各设立了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比如南湖子站,设立在人口密度大的阳光酒店上,东门子站设立在东门街道办事处顶楼。

唐湘良介绍,监测站点的位置、数量、各个站点之间的间距都经过专家课题研究后确定,监测机器24小时自动运作,数据实时传至全市统一的数据库,杜绝人工干预因素。数据汇总后会形成全市各街道的排名,罗湖根据每个月的排名变化和数据变动,即可判断辖区某一片区空气质量是否稳定。

2019年5月,成绩不错的莲塘街道的排名突然下降,相比于周边的街道PM2.5数据也略微偏高。根据监测站点返回的数据,罗湖综合气象条件和实地调研寻找原因,原来监测站周边正在修路,罗湖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完善降尘、喷淋设施,减少扬尘污染。在接下来的排名中,莲塘街道空气质量排名又恢复了正常状态。

精细管理蓝天碧水净土

宜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紧密相关。

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污染以及餐厨油烟是影响罗湖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唐湘良介绍,为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罗湖持续落实“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鼓励机关单位和公共机构每年更新车辆优选纯电动汽车,推行公务租车纯电动化;推广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开展黑烟车尾气排放路检路查执法、扬尘污染防治和餐饮油烟排放治理等行动,推动罗湖空气质量好中更优。

餐厅、饭堂等餐饮单位均会安装油烟治理设施,但存在安装不使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罗湖于2019年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油烟浓度在线监控项目,全覆盖管理全区餐饮企业。其中,辖区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除了餐厅之外,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等不对外经营的饭堂全部纳入油烟浓度在线监控管理。

该项目实时监控976家重点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的油烟排放情况。重点监督监控油烟治理设施是否开启、排放的油烟浓度等数据,如果数据偏高,监控系统会预警,管理部门将迅速上门督促整改。

唐湘良透露,为加强区域大气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今年底前罗湖将在10个大气监测子站的周边各增加3个微站,全市率先做到辖区大气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除打赢蓝天保卫战外,罗湖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罗湖依水而建,水绕城而行,水系非常发达。唐湘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罗湖辖区内河流的水质,历经了由好变差,再逐渐恢复的过程。

近年来,河道治理、截污纳管、箱涵截污、管网完善等一系列治水提质措施,让罗湖离“碧水长流、鱼翔浅底、飞鸟云集”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深圳河干流及3条一级支流,除布吉河雨季偶尔有一点波动,其余均达地表水V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辖区5条黑臭水体已稳定达到不黑不臭,7条小微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20条河流水质断面同比2018年显著提升。

为保障辖区河流水质长效治理,罗湖生态环境部门编制《罗湖区涉水面源污染长效治理工作方案》,推动治水从“治污”向“提质”迈进。

此外,罗湖还借助“城市双修”竞赛更新改造布吉河—清水河汇流片区,通过对不同标高、水深条件下湿地生态与海绵雨水花园系统的设计,实现生态改善与景观营造有机结合,重塑韧性布吉生态河道和多维城市景观花园。

深圳正值汛期,时不时有暴雨来袭,每逢此时,水务工作者都会高度警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罗湖将在全市率先启用的“智慧水务”,它可以对全区河流、排水口、水文、水利工程、地下管网、交界断面等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实现对极端天气的智慧决策分析。

深圳是全国首批建设“无废城市”的10个试点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大型城市试点,罗湖率先开展“无废城市”社区试点,打造深圳“无废城市”细胞工程。

目前,罗湖已科学筛选出清水河、渔邨和黄贝岭3个试点社区,将着眼建立辖区社康医疗行业、餐饮行业、汽修行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高效管理指标体系,推动解决社康中心医疗废物、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汽修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努力打造形成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经得起考验的“无废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祁觊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