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下称《规划》)在深圳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青年工作专场)上正式发布。这是深圳首次提出青年发展长远性、阶段性目标,也是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构想向蓝图转化的重要“路线图”。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具有深圳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青年发展型城市全面建成,全市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堪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任的新时代深圳青年。
10大领域措施涵盖青年成长发展主要方面
从城市发展的高度,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两个维度,将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融合上升到新的高度。作为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路线图”,《规划》重点体现“青年需求”和“双区元素”。
在“青年需求”方面,从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人才培养、青年就业与创业创新、青年交流与合作、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青年权益与预防犯罪等10大领域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基本涵盖了青年成长发展涉及的主要方面。
比如,在青年文化领域,每年创作推广青年精品文化产品不少于5部,每年开展全市性青年文体项目不少于20项;在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领域,预计到2025年底,深圳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数将达到3200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将达到250万人。
“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自1989年率先探索至今,已有注册志愿者1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8%,志愿团体组织数量1.1万个,年平均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到960万人次。目前,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已进入3.0阶段,即更强调专业化和制度化,提出志愿服务应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方琳说,未来将继续扩大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面,将此次疫情防控和在水污染治理中探索出的经验,复制推广到食品药品安全、垃圾分类处理、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
据悉,深圳市委市政府已专门建立了涵盖27个部门的市青少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青年事务、解决青年问题。深圳团市委则将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研究,通过每年发布一次青年发展指标监测的数据、开展一项青年发展专项调研、形成一份青年发展评估报告、推动一批青少年民生实事、召开一次青少年党政联席会议等“五个一”的措施,确保“路线图”有效落地和长远实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