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守儿童”到“深漂二代”在罗湖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20/05/08 08:4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说起深圳,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深圳速度”。而在“深圳速度”背后,还有“深圳温度”。“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日新月异、兼容并包的城市,有你触手可及的温暖与情怀。这里每天都在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很多平凡人的生活,这座城市给人梦想和期待。

走在罗湖黄贝岭,随处可遇到操着一口川音的老乡。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这里还有着全国第一个“同乡村”流动党员支部——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四川达州“同乡村”流动党员支部。来自四川达州的“深漂二代”邱蜀钧便是党支部的一员。如今的她更是积极发光发热,为老乡办“川味”春晚、在社区做义工……传递着更多爱心与希望。

“吸引我们的是深圳速度,留住我们的是罗湖温度。虽然是外来建设者,但是我希望我们依然可以保持一种谦卑但是不自卑的心态。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坚实的步伐,可以在这个城市很好地立足下来。”

邱蜀钧

社区里的乡音愈加清晰

从她10岁第一次来深圳起,记忆中黄贝岭社区里的川音就没断过,这几年反而越来越清晰。2020年1月9日,1900多名四川达州籍来深建设者获赠免费火车票返乡。每年春节,寻求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的帮助,送老乡回家车票是她们支部坚持了7年的事。想为老乡做的事很多,其中就有办一台“川味”春晚。

“川味”春晚真的实现了!今年,“爱心返乡专列”发车仪式与第一届四川达州通川籍在深务工人员春节联欢晚会同时举办。作为支部的一员,她承担起筹备、宣传、主持等任务。黄贝岭社区张氏祠堂前,数百老乡们欢聚一堂,圆桌围坐,嗑着瓜子,看川剧变脸、川味小品,用四川乡音拉家常,期待了许久的画面终于出现在眼前。

晚会筹备前期,关于找场地的事邱蜀钧考虑了很久,当支部把这样的想法告诉社区和股份公司的领导时,大家均表示:“只要你们有需求,我们能帮的都帮!”顺利不是偶然,背后是党支部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帮助老乡融入社区生活,用实际行动获得老乡和社区的认可。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四川达州“同乡村”流动党员支部更是表现出超强的凝聚力。1月29日,党支部发起“巴山儿女抗疫情”爱心捐款活动,同乡村的党员和老乡们都积极响应。“截至3月底,我们一共收到了26900元爱心捐款,捐款的人大多是电焊工、泥水工、保洁员,收入并不高,100块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家人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但他们仍然选择捐出来给更需要的人。”

在疫情防控前期,城中村合围设置进出口卡点需要人手,支部党员们纷纷报名参加,往往一轮班只需要两三人,出现的却是翻一倍的人数。同时,老乡们穿起义工服,主动承担起社区湖北籍返深人员居家隔离上门服务任务,为湖北籍返深人员购买蔬菜及生活必需品。口罩不够用,那就捐钱想办法去买,社区人手不够,那就建立流动党员志愿岗。“世界上有许多英雄,这群被称作‘农民工’的人,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邱蜀钧说。

想要一直坚持做义工

2015年大学毕业,邱蜀钧来到深圳工作,同年底加入义工联。从刚开始上街打扫卫生、公交站指引,到图书馆、美术馆里的志愿者,她一直在坚持做义工。“做公益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因为那时他要一边开出租车赚钱,一边服务着数万名达州籍来深建设者,我就做他的小助理帮忙整理资料。”

虽说最开始做公益是为了帮父亲,但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当别人得到帮助后,他们的一句“谢谢”或一个微笑,让邱蜀钧觉得很满足,很有成就感,做义工也是邱蜀钧想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

疫情防控期间,她还加入了罗湖区南湖街道向西社区的“网格突击队”,为了帮助“个体户”“夫妻店”等餐饮店有序复工复产,她们组成复工复产小分队,上门登记资料审核,省去他们来回跑动的麻烦,获得商户点赞。

现在,只要她有时间,她都会和父亲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十二年来,她们的服务对象从单一的农民工,覆盖到他们的家人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内容从最初的维权、思想开导,扩大到返乡爱心专列、农民工春晚、农民工技能培训、留守儿童探亲游学、老年人健康体检等方方面面。

衣服、作业本、腊肉和咸菜

和许多农民工的孩子一样,邱蜀钧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来深圳务工了,她也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守着山里的庄稼和蔬菜。盼啊盼啊,终于等到五年级的暑假,小小的邱蜀钧一个人背着书包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在她的书包里只四样东西:衣服、作业本、腊肉和咸菜。对于远在异乡的四川人,能吃到一口家乡的腊肉,是莫大的幸福。

那个时候,从达州到深圳没有直达的列车,只能通过广州中转,并且只有绿皮火车。夏日炎炎,没有空调的车厢就像蒸笼一样。一路上她都幻想着和父母团聚的场景,她的心,早就飞到深圳来了。也是从那一次起,她基本每年暑假都有一段时间在深圳度过。可以说,她对深圳的了解起始于黄贝岭社区,而小时候爸爸寄回家的信封上的地址,如今也成了她在深圳的家。

旁白

在这里,

我们有很多选择和可能

从“留守儿童”到“深漂二代”,深圳在邱蜀钧心中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答案很简单,在这里,我们有很多选择和可能。”曾经,这里接纳了她父母那一代来深务工者,他们或许没有很强的背景和学历,但用勤劳的双手在城市谋得一份生计。而今,他们的孩子越来越多来到深圳,比起老家的安稳,他们更愿意沉浸在紧迫感和压力中。“来深圳从事的每份工作跨度都挺大的,但对我来说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目前,她找不到离开的理由,更何况还有黄贝岭社区里的父母和老乡,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是家。“我们决定不了来时的背景,但可以选择未来的方向,做一个勇敢并且相信爱的人,奋斗罗湖,反哺家乡。”邱蜀钧说。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祁觊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