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自媒体大V篇篇爆文戳中深圳人的心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20/05/08 08:4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四十来平米的办公场所、几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张盖有动漫插画桌垫的茶几,就是在这样的一方小天地中,陈维榕记录着深圳人的生活故事,写在文案中、画在漫画里,一篇篇备受欢迎的自媒体文章就这样产生。他的微信公众号“陈维榕chen”成为深圳知名自媒体,单篇推文阅读量最高冲到40万+。

意外成了“网红”的陈维榕,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罗湖青年。1993年出生的他,自记事起,生活记忆便和罗湖紧紧联系在一起。向西村、东湖公园、东门、小巷里的早茶店……这些从小便随他成长的罗湖元素,如今也是他的灵感MUSE之一,这份烟火气,与他共成长。

青年是不是会觉得罗湖没活力?对于这个问题,陈维榕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罗湖焕发着新的生机。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焕然一新的城区面貌,这不正是青年人喜欢的。”

陈维榕的作品截图。

观察倾听,做生活的记录者

拿起画笔的陈维榕,与采访时候大有不同。交流时候的他,稍显有些内向,但拿起画笔的时候,眼神更坚定,落地更沉重,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人物线条。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画家。”陈维榕说道,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初中开始就作为美术特长生就读,随后进入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毕业后,陈维榕成了一名插画师和漫画师。

在不少人眼里,陈维榕是将兴趣和工作结合为一体的“幸运儿”。但每天来回2小时的通勤,过着朝九晚六的“社畜”生活,他渐渐也有了迷茫期。“肯定也会有苦闷的日子,但是画画陪伴着我,为我解闷。”

善于观察生活,是陈维榕自评的关键词之一。日常中的他,常常将朋友间的谈话、生活中发生的细节,用他的画笔记录下来。这一幕幕虽生活中并不少见,但这些点滴被记录下来并形成故事的时候,却是别有一番感觉。他在生活实景配上表情丰富的漫画人物调侃生活,也就成了陈维榕的创作标签。

例如,抓拍到的一道彩虹上,画有张开双手跳跃前行的小男孩,追逐美好的一幕,就这么被留下、被记录,定格成永恒。还如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阿珍”“阿强”“阿榕”,灵感就来源于他的朋友。“我更像是一个意见收集者,将朋友讨论出来的生活模样画出来。他们身上深圳青年的样子,积极、乐观等等。”

画画也有劳累的时候,即使画到手酸,陈维榕晚上稍微有点时间能画自己喜欢的,也觉得很满足。“以后的生活还会用这样的方式记录着。”

陈维榕

深圳青年,骨子里都有创业基因

如今的自媒体大V陈维榕,最初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算起来,这都是他第3次创业了。“我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就是外界口中的深二代。我们是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起来的,骨子里自然就有着这座城市的烙印。创新创业是融入深圳城市血液,也融在了我们这些人血液中。”

陈维榕的第一次创业,还是在读大学期间。他向家里借了一笔钱,和同学合伙开发网站。“那时候没想太多,有个想法就去试了,虽然当时失败了,可是留下的经验我一直沿用至今。”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业,兼职开淘宝店、为别人做插画设计等,无一例外地,尝试都失败了。“每次失败,并没有打击到我,反而觉得这是个成长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我对怎样为人处事、怎样把控创业成本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这些经验,都让我成长。”

2017年,他开通“陈维榕chen”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22日,他发布了一篇微信推文《我的一生都在等待一个10万+》,道出内心独白:数字背后算是自媒体的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吧,它也是一个自媒体人能力的体现,是一个自媒体人从平凡走向成功的一个转折点。我在等待一个10万+,只要有人看,我会继续写的。

“那一年其实也很迷茫,一直在上班,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刚好那段时间漫画类公众号特别火,朋友就建议尝试用漫画记录深圳,我就去试了一下。”

2月后,他发布了一篇名为《深二代:要不要过来一起做个深圳人?》的微信文章,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会成为他的第一个爆款。“一开始只有几百的阅读量,也没太大的期待,直到当晚我在和朋友看电影时,陆续有人发信息跟我说‘你好像火了,好多人在转你这篇文章’,我打开后台一看,阅读量真的上涨得很快,最终甚至超过了40万。”

终于等来第一个10万+,“当时感觉,自己人生要改变了。”随着他之后每个月平均能产出一两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所经营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受广告商的青睐。“那段时间觉得创业时机成熟了,就从原公司辞职自己组建工作室,当时领导说要分股份挽留我,也没有考虑过回头,还是想创业。深圳青年,想挑战自己,要创业。”

蛮多梗来源于罗湖

在陈维榕看来,自己是个有烟火气的罗湖青年。“一方面,我比较习惯观察生活,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这座城区的日常;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互联网传达正能量信息,展示罗湖的故事。”

现在,他在画画之余,也常会去看展、逛公园找创作灵感,晚上偶尔也会和朋友出去喝一杯。“我蛮多段子的梗,来源于罗湖城区的发展。”作为在罗湖生活了20多年的“深二代”,这里对他来说,是记忆延续的地方。“我喜欢罗湖的美食和休闲生活,晚上会去东湖公园跑步,向西村的鸡煲、乐园路的海鲜,村子里的茶楼,夜宵档的肠粉,都是我必吃的……这座城区继续向前走,希望我能参与记录它成长的痕迹。”

在他的公号中,描述罗湖的笔墨甚多。《罗湖,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罗湖人:故事每天在这里发生》等推文写罗湖学校、罗湖美食、罗湖娱乐……每一篇推文都引起粉丝共鸣:有“老罗湖”在文末留言“为啥你每篇文章都是那么有回忆的呢!”“这真是一个暴露年龄的公众号”,也有“新人”表示默默记下美食、安排慢慢吃。谈及一贯以来坚持记录罗湖的初衷,他说:“想要画出好的作品,想说好每一个故事,想成为这样的人。”

正如他在推文里写的:我们在这成长,我们在这里继续传承,寻找新的梦想,我们热爱这座城市。

旁白

更喜欢被称为

“创业者”而非“网红”

组建工作室后,陈维榕对“火了”这个概念,有了更冷静的理解。“我不喜欢被称为‘网红’,更喜欢别人叫我创业者,未来成功被叫做‘企业家’。”他说道,不想做网红经济的泡沫,希望读者更加关注自己的作品,接下来也会持续做内容输出。

在陈维榕的微博简介一栏,填写的是“红心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说,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和广告商谈业务。“这对我来说是挺挑战的,毕竟在陌生人面前比较拘谨。”为此,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做足功课,准备好各种应急方案。加上多年创业总结的经验,以及在上班时学习到的谈业务诀窍,在遇到洽谈突发情况时,也能从容应对。

“我觉得自己挺务实的。”陈维榕说道,在第一篇10万+以前,自己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自媒体人,做过很多不同形式的内容,受到很多的挫折和打击。但他从没放弃过,别人午睡的时候,他在画画写稿子,等到别人下班了,自己还在画画写稿子,有段时间甚至疯狂到从早上9点多上班拿起笔一直画到晚上9点多吃饭。每一篇都坚持原创,经过采编寻找和读者的共鸣点,在自己设计的段子呈现出来。“感谢那个从来没放弃的自己。”

结合自身经历,他也希望,外界可以打破对“深二代”的刻板印象。“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深二代不愁吃喝,看上去无所事事,那创业当作玩玩。但其实也不然。不少深二代正因为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工作起来也会很拼,传递着正能量。”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陈杏花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