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爆发初期,在市指挥部社区小区组统一部署下,市委派驻华强北、笋岗、园岭街道指导服务组迅速集结,下沉一线,靠前指挥,自带资源,紧贴下沉街道的特点,为街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提供硬核支援。
图为4月23日,市委派驻华强北、笋岗、园岭街道指导服务组在华强北街道召开工作交流会,总结交流当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推进情况和宝贵经验
充当智库,破解难题
据了解,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华强北专业市场的复工,能为珠三角大量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以及市场最急需的测温枪及医疗设备生产商提供原材料。推动华强北企业及时复工复产达产,不仅是一个关系企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就业和群众收入的民生问题。受疫情影响,华强北专业市场面临着经营成本增加、企业订单急剧下降、外贸形势持续恶化等现实问题。
为此,市委派驻华强北街道指导服务组组长暨市纪委监委第六监察检查室主任毛旭京带领指导服务组小组成员深入走访调研11个电子专业市场,会同街道积极推动“帐篷交易”,现场指导各市场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人员排查、加装测温设备、改造通风设施,尽快达标复工,推动各电子市场逐一实现安全有序复工。
如今,华强北实现了辖区复产复工4个100%:553家“四上”企业复工率100%、44家总部企业复工率100%、持牌金融机构复工率100%、辖区43家各类卖场复工率100%,华强北商圈日均人流量达20万人次,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又回来了,华强北的商户纷纷表示:“华强北醒了!”。
“疫情期间,基层干部前所未有地辛苦,心理压力也大,因为要面临很多未知风险。我们指导服务组下来就是要扎扎实实为街道社区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记者了解到,在毛旭京的带领下,市委派驻华强北街道指导服务组组员们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在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大力巩固提升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地位这一重大课题。经过深入调研摸底剖析,研究形成了《在“战疫”中回望中国电子第一街“四侧16条建议”推动华强北凤凰涅槃》、《关于华强北商圈转型发展的意见建议》、《打造智能硬件创新中心加快推动华强北商圈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指导服务组从供给、需求、创新、规划等方面谋划华强北长远发展策略,提出坚持以电子信息为产业规划核心,将5G、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光电子器件集成等战略性电子信息产业引入华强北商圈,补足华强北商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涉及研发、设计等关键性缺失环节,加大力度引进国家、省、市科研机构,推动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布局于华强北,并适时打造国际化共享实验室,为“双创”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资源整合,创新施策
2月6日下午3点,时卫干作为市委派驻罗湖区笋岗街道指导服务组组长,带领组员全脱产进驻到笋岗街道。他一到街道,就给指导服务组定了个三句话的工作原则:多帮忙不添乱,先服务后指导,真指导真服务。
据介绍,时卫干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有着丰富的管理经济工作的经验和资源。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金融为切入点,组织开展“深圳银行业战疫行动之惠易罗湖专场”“深圳金融业战疫行动龙岗智造专场,带动深圳各金融机构积极参加金融战“疫”行动,帮助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打通金融惠企“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罗湖专场直播参与人数45万,龙岗专场直播参与人数15万,基本涵盖了辖区所有企业。罗湖专场9家金融机构向15家企业现场发放贷款3.82亿元,龙岗专场12家金融机构向24家企业现场发放贷款6.77亿元,两场合计10.59亿元,利率最低的低至2.05%,贴息后将低至1.025%,切实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据了解,在上级尚无明确指引、街道心存顾虑的情况下,市委派驻罗湖区笋岗街道指导服务组创新促进消费方式,第一时间向罗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方案,协调区有关部门联动推出促消费方案,引进媒体直播报道。仅用4天时间,就组织策划开展了“好久不见罗湖等你”消费热点迎客大型直播,由区主要领导坐镇,传达消费场所安全防疫,促进消费的形式新颖亲民,受到了广大网民欢迎。整场直播历时80分钟,壹深圳直播在线人数20.9万元,全网在线人数超过30万人,互动留言超过3000条,进一步重塑了消费信心;同时,全市首创发放消费券406万元,极大提高市民消费欲望,有效撬动消费市场。在时卫干的带领下,指导服务组赢得了街道社区的认可和信任,基层干部更是直率表达,“这样的指导组欢迎来一打”!
苦练内功,基层赋能
如何让大家第一时间知晓并共同参与抗“疫”战争,是摆在基层面前的一道难题。市委派驻园岭街道指导服务组组长杨莉身为市委台办副主任,有着多年机关经验的她敏锐发现,要使政策得以落地,就必须要做到多元传播、简明好懂、平易亲民。她带领小组成员从政策落地着手,经过加班加点研究,在全市首创推出抗疫惠企政策“彩标易读版”,通过措施和细则的解读,进行符号标引、可视化导读,让干巴巴“脑阔疼”的文件变得鲜活可亲,一看就懂,受到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的好评,成为了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解说宝”。面对境外人员输入压力,指导服务组充分挖掘手机潜力,通过深度测评各类工具应用,用一周时间整理了手机免费实用工具包,实现“中英口译、小语种交互、文本翻译、双语创意宣传”多种应用场景下,零基础的同志也能借助手机与外籍人士沟通。工具包上手即用,让基层非常惊喜,园岭街道红荔社区的书记说:“一拿到手我们就发给了每个工作人员,也教给小区工作人员使用,真是雪中送炭帮了大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服务组成员发现,街道社区普遍缺乏企业服务经验。杨莉便从“提状态、利长远”入手,精心组织了一套有时代感、应用性强的企服入门现场培训系列课程,互动讲解模式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基层干部和组员自身“看政策、懂企业、学业务、做服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都显著提升,“不是自己会干什么才能干什么,而是需要干什么就去学什么”,杨莉这样激励大家。针对组员多数没有防疫和企服等工作背景,市委派驻园岭街道指导服务组主动寻找内外资源帮忙培训“涨知识”,仅围绕课题就组织内训八场、走出去交流四次,团队调研水平和“解锁”工具能力节节提升,迅速掌握火花、镝数、腾讯在线编辑、Adobe Indesign、ppt高阶等软件,充分运用数据可视化工具为基层治理管理赋能。
七十多个日夜,市委驻派街道疫情防控指导服务组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以清晰务实的工作思路,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深入社区、探访企业,助力辖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与街道和社区形成了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工作互动,为基层在战“疫”的大考中,答好“防疫+复工”双选题贡献了突出力量。
来源:读特 记者 许依妍 编辑 刘嘉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