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探索“住有宜居”新模式

  •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4/23 09:14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去年,白滨通过竞聘来到深圳工作,一开始非常担心住房问题。年底,他成功申请到罗湖区人才公租房,搬进了银湖蓝山小区。虽然是小居室,但房子通风、透亮,视野开阔。每逢休息日,他就在小厨房里忙碌做菜,日子烟火味十足。“房子给了我家一样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在深圳长期发展。”

4月17日,在罗湖“双周发布”住建专场中,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介绍,近年来,罗湖区共完成筹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9622套,供应9336套;公租房轮候已受理3.9万户,安居房轮候库已受理2.4万户;上线全深圳市首个“透明物管”平台;在全国率先探索“互联网+物业公益法律服务”模式。

日前,罗湖“双周发布”举行住建专场,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介绍情况。受访单位供图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他表示,住房事关辖区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区营商环境提升,更事关罗湖全面振兴发展全局。在“双区驱动”发展进程中,罗湖区在“住有所居”的基础上,通过监管与服务,积极探索“住有所管”“住有宜居”的罗湖模式。

住有所居▶▷公租房安居房轮候已受理6万余户

“虽然面积不大,但住起来很温馨,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下班回到公寓,在罗湖工作的白领彭洁雅习惯舒舒服服地躺一会儿,冲个凉、煲煲剧、看看书,卸下一整天的疲惫。公司配租给她的人才公寓是位于布吉的万科泊寓,楼下就是地铁5号线和大型商业综合体万象汇,还有配套的健身房、休闲区、咖啡馆。

数据显示,2018年罗湖区常住人口密度为13210人/平方公里,是深圳市人口密度的2倍。自深圳市建立保障房轮候库以来,罗湖区公租房轮候已受理3.9万户,安居房轮候库已受理2.4万户。

如何让罗湖人实现“住有所居”?罗湖区加大保障房的投入。在建设方面,罗湖对全区建设用地进行摸底,挖掘可利用的潜力地块,将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作为筹集住房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工作,严格要求各项目顶格配建保障性住房。

银湖蓝山是罗湖区首个通过城市更新配建保障房的项目。2019年,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企业人才住房选房及交付仪式举行,一批科技企业获得定向配租的170套银湖蓝山人才住房。

建设保障性住房往往工期较长,难以保证短时间内供应。于是,罗湖还走了一条政企合作的路子:与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共同组建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从深业东岭项目开始,试点“政府+企业”的住房筹集模式。

该模式由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准入门槛和条件,由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实现了人才住房规模化供应和专业化管理。先后规模化租赁深业东岭、万科泊寓、招商开元、深南广场等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项目,通过市场筹集住房1653套。

天健亲蜜家、万科泊寓等项目是罗湖跨区域筹集的房源。尽管不在辖区内,但项目交通便利,生活配套完善。“如果市民在黄贝岭附近上班,在两个项目居住,只需要坐3站地铁就到了。未来我们也会继续跨区域开拓合适的房源。”马晓东表示。

2012年以来,罗湖区共完成筹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9622套,供应9336套。近两年,面向户籍在册轮候无房家庭配租公共租赁住房1036套,突破了罗湖区多年无力消解轮候库的困境;并首次面向先进制造业职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200套,扩大了覆盖面。

另一方面,罗湖还提供“住房+补贴”双重保障。每年推出一定房源的同时,还发放货币补贴。“十三五”以来,罗湖区面向企业配租人才住房3223套,发放人才货币补贴7786.7万元;年均向300户廉租保障对象发放货币补贴,累计发放1667万元,对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未来,我们将优化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机制,结合罗湖区市场租金水平和保障对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补贴标准,探索发放租房消费券、市场租金补差等多种形式扩大货币补贴的保障覆盖面。”马晓东说。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罗湖区住建局落实深圳市惠企16条政策,第一时间发布了免租通告,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减免2月、3月的租金。

本次租金减免不需要租户主动申请,由住建局为租户统一办理租金减免手续。“2月、3月已经交租了,没关系!我们直接抵扣4月、5月的。”马晓东说,符合条件的对象都能直接享受到罗湖区的亿元租金减免优惠,真正为租户减轻负担。

住有所管▶▷物业监管平台让小区管理更透明

在罗湖区缤纷时代小区的电梯间,通过一块电子屏幕,业主可以登录物业监管平台,查询物业管理的详细信息。例如,第一季度的物业管理费收入是72.71万元,每一项收支情况都列得清清楚楚。

“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好。之前想要查询物业管理的信息没有那么容易,现在一目了然。钱花在哪里了,管理处为我们业主提供了什么服务,都能看见,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缤纷时代小区业主苏增信说。

实现“住有宜居”,物业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马晓东介绍,2017年至2019年,罗湖区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数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总体数量仍居高不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业主、物业服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不透明。

“让业主获得信息透明,让业委会运作透明,让物业企业服务透明,让行政监管聚焦透明,是当前深化物业管理改革的关键所在。”马晓东认为,建立一个涵盖物业服务、监管全链条的平台,非常有必要。

目前,“罗湖物管”数字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和企业同步联管联动,有效解决了物业监管、物业服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等问题,及时化解物管领域的矛盾纠纷。这标志着罗湖物业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正式迈向信息化、智能化行列。

平台有哪些功能?对业主有什么用处?马晓东介绍,一方面,通过这一平台,业主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物业服务企业合同、维修基金的缴纳以及使用、物业服务资金的使用、小区物业管理的其他有关信息。

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了解到业主委员会以及业主大会的集会、组成、概况等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得知物业管理方面的不足,以便企业及时整改、消除有关矛盾隐患。

平台推出移动手机端,并以平面LED屏的模式全面进入小区。新天地名居、雅仕居、碧岭华庭等10个小区成为试点。目前,全区已注册罗湖区物业管理信息平台用户的物业项目有1086个,注册率达92.6%。

截至目前,2020年涉及物业管理的信访纠纷数量仅有23件,“这说明信息平台推广透明物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晓东介绍,罗湖还在全国率先探索“互联网+物业公益法律服务”模式,宣传普及物业管理法律知识,引导广大业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物业管理法治意识及法治思维。

通过搭建物业管理公益法律平台,引入社会法律资源,建立24小时“不落幕”的物业服务纠纷法律调解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业主无需上门,无需预约,点开手机微信小程序“大律司平台”,即可全天候享受公益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让法律援助“看得见、用得起、信得过”。

同时,以物业小区为单位,建立物业管理“微课堂”微信群,专门用于物业管理法规培训和学习,接受广大居民的法律咨询。对“高空抛物”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解析典型案例。目前,已有500个物业小区的居民加入了“微课堂”培训学习。

物业管理专家讲师团也在罗湖成立。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定点”“培训+走访”等方式,全方位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已成功调解23起物业纠纷。罗湖每天还在线进行40场左右的物业管理培训,已完成对辖区近60万业主的物业普法培训。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住房的需求和向往。”马晓东说,建设宜居乐园,也是罗湖坚定的目标。罗湖区将继续努力,不懈探索,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管,打造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住有宜居”的罗湖样板。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