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贝岭社区:网格化管理织起防护网

  •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2/24 09:44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您好,我是疫情防控智能语音助手。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占用您1分钟时间,告知您需要配合的事项……”近日,深圳光明区马田街道的部分居民接到了这样的一通来电。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温柔友好的“女声”来自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电话外呼通知,这个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一天可拨打3万通电话,是人工拨打频率的70倍。

深圳总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拥有1300余万常住人口。深圳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城中村等社区,人口密度大、流动快、开放性强等,成为深圳疫情防控的难点和挑战。

在“硬碰硬”的病毒遭遇战前,疫情防控不只是医疗卫生层面的问题,更考验深圳的基层疫情防控。为此,深圳市充分利用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努力把基层社区的防控措施做实、做细。同时,AI、大数据等智能化管理,在基层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控精细化为疫情防控上了三把“锁”

“您好,进入小区前请让我看下您手机上的出入卡。”在宝安新桥社区,市民们出入小区只需要亮下手机,无需提供复杂的纸质身份凭证了。

记者了解到,原本居民出入小区需要提供纸质的身份凭证,既不方便,又增加了人员接触,加大感染风险。为了能高效收集辖区现有居住人员信息,解决疫情防护期间辖区人员管控难题,新桥社区工作站采取以登记个人信息为前提领取“临时出入卡”作为出入小区凭证的工作方法。

社区居民众多,如何做到一个不漏,每个人的信息都能被精确采集?新桥社区工作站通过制作线上“居住居民信息登记表”,并借助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桥社区咨询”推送至每一位社区居民,进行信息采集,对收集到的居民信息,结合网格居住人口信息进行匹配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借助公众号向居民发放电子“临时出入卡”作为出入凭证。

不少居民都表示,该举措一方面大幅度减少了因登记信息、发放出入卡而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同时也最大程度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零接触”,保障了他们的安全,他们都十分支持。

春节假期后的返程高峰已经来临,面对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员,如何做到逐一排查、一个不漏,这对深圳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深圳市也下了很大功夫。而作为深圳的超大社区之一,坪山区龙田街道龙田社区在精细化防疫方面有着自己的秘诀。

“针对社区特点,我们通过筑牢三道防线防疫墙,为疫情防控上了三把‘锁’,同时对居家人员进行物资保障、人情关怀,给居家隔离人员打开一扇‘关爱之门’。”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上锁,如何开门?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该社区在多条主干道上设置卡点,这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把锁。同时,将城中村因地制宜设置,划片区围合,保留1—2个出入口,严格实行“三证合一”查控进出人员,这便是第二把锁。居家隔离人员贴封条,安排专人时刻跟踪隔离人行踪,这便是第三把锁。“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将隔离人员都拉到一个服务群里,居民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提,接到需求后,我们便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服务,真正用爱来为居家隔离提供保障,让他们感到安心。”

正是有了这些精细化做法,才能使得居家隔离人员安心,社区居民放心。

工作智能化“黑科技”助力基层防疫

2月18日起,在龙岗区星河world产业园,机器人当起了外卖小哥。

记者在现场看到,店员只需将餐食放入机器人内置柜后,机器人就能自主规划路径、自主避障,还可自主乘坐电梯、将饭菜送到每一位顾客手中。

“该机器人目前可为2000人提供无接触安全送餐服务。”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不少企业已经陆续复工,员工的安全就餐成了不小的问题。该机器人的问世,不仅解决了企业复工用餐难问题,同时降低集中用餐存在的交叉感染。

无接触配送,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卫生。“该款机器人能够节约人力、减少交叉传染,柜体内部紫外线杀菌辐射照度值≥90uW/c㎡,可有效对柜体内部及配送物品进行消杀。待机器人配送团队完成部署后,可以解决25000人的安全送餐问题。”

工作有多细,防控网就有多密。借助智能化手段进行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接触、交叉感染,还能事半功倍,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ICT(信息与通信技术)、5G通讯、大数据技术,这些都是深圳产业的“压舱石”。面对此次疫情大考,这些新技术、“黑科技”大显身手,在尽量“宅在家”的防疫特殊时期发挥了巨大价值。

在光明区马田街道,运用5G智能防控和NB-IoT智能门磁技术,在辖区逐步推广安装第一批500套5G智能门禁系统,用科技为疫情防控添力量。据了解,在被隔离人员住宅门口安装智能防控后,可实现精准服务及居家医学观察等功能,社区只要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等,就能24小时实时监控重点对象动态。一旦发生重点对象自行离开住所等情况,便会触发异常行为预警,方便各监测点及时进行跟踪到场处理。

又如,位于宝安区的沙井街道利用1000套家用移动监控设备,安装在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家门口、楼梯、电梯口以及重点路口,实行24小时无线监控,同时利用无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筛查、远程办公软件,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切实提升疫情防控效率。

堵漏有担当关键时刻党员必须上

“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候,我必须上。”现为深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五大队民警,同时也是中共党员的陈昌远,在得知疫情的严峻形势后,夫妻俩没有犹豫,订票、整理行装,大年初二就踏上了返程。

基层治理工作面广而复杂,难免有日常工作无法覆盖到的难点和盲点。如何解决这些基层治理的痛点,把基层防疫工作做到尽可能严密,滴水不漏?每当这时,共产党员们总是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的疫情防线更为严密。

“发国难财,天理不容!”针对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急切想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的心理乘机实施诈骗的情况,陈昌远和同事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几乎从早到晚连轴转,协助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成功侦破了多起涉口罩诈骗案,以及制售伪劣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物品的案件,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身为一位民警,陈昌远的敬业与坚守令人感动,而基层党员的无私与真情也同样让人感到暖心。

“全家用口罩最多的就是我,社区为我们一线的志愿者提供了防护保障,这100个口罩,留给更需要的人,会更有意义。”在龙岗区南岭村,38岁的党员邓育芳每天都会来到村口的党员先锋岗,为进出的市民量体温、询问来源地、查验申报二维码。2月12日上午,她将疫情刚开始自己囤下的100个口罩捐出来,赠送给有需要的环卫工。

“有一个环卫工人每天都从这个口经过,每天她都会和我们说,能不能帮我喷一喷酒精?我每天都会帮她清洁消毒。我留意到她戴的口罩,前两天都还好,但今天发现口罩已经明显是重复使用多次,旧到不行,勉强戴着。我跟她说给她两个口罩,她不肯接受,说自己现在戴的口罩可以洗。我当时很心疼,就想让这些口罩能帮到最有需要的人,发挥最大的价值。”连续十多天、每天站立整整7个小时,不停测量体温、询问来源地、查验申报二维码、引导注册的志愿工作后,邓育芳的嗓子有些沙哑。

在深圳,像陈昌远、邓育芳这样无私、敬业的党员还有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做好防控工作,党员们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穿进千条线的这根绣花针,能够顺畅地“绣”出大都市治理的图画,这不仅是深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呈现,也是深圳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呈现。

焦点行动

全面围合、地毯式管理、大数据上阵……

深圳多举措守好社区防疫第一防线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这个特殊时期,社区则成为了防疫工作的第一战线。

记者走访了深圳多个社区后发现,各社区都采取了多种方式,网格管理、全面围合、大数据等多种手段齐上阵,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确保社区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各社区屡出新招协助抗疫

“这里的路被封了,请从旁边的乐园路绕行。”原本进入龙岗宝龙街道的同乐社区入口,大多现已被铁马围合。所有车辆、人员都只能从指定的入口进出,且需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

“同乐社区有7个居民小组和16个工业园区,同时临近深汕公路,小区路口众多,系无围合的小区,围合式管理难度较大。”该社区党委副书记、工作站副站长张奕雄告诉记者。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社区创新性地采取了“小围合”和“大围合”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布局紧密的居住区,我们实行‘大围合’,而针对同乐九区、大新村等楼栋分散、出入口众多的开放式小区,我们实行‘小围合’,并要求只保留1个出入口。”

同乐社区只是深圳市各社区创新防疫举措的一个缩影。能否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成败在基层。而在深圳,基层的重点就在社区。因此,各社区也都积极创新防控手段,多举措抗疫。

又比如,在龙华区樟坑社区,居民出入都必须扫码。这二维码的背后,则是一套防疫排查AI系统在支撑。记者了解到,这套AI系统既能够完成居民个人信息的线上收集,也可以辅助社区围合式管理。如果系统内发现有感冒发烧症状或者近期去过武汉的人群,将会进行统计并重点提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利用该技术手段,减少人员接触,提高信息收集效率。

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

位于福田的上沙社区是深圳典型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之一。据悉,上沙社区登记湖北籍居民有5000余人,给防控排查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此,该社区网格员们会一一致电进行询问,包括身体状况、返深时间等,“对于即将从湖北返深的居民,我们会要求他们在家自我隔离14天,对于其他省份回来的居民,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家隔离一周,进行观察。”上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副站长陈远娟告诉记者。

网格化管理在深圳社区防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疫情发生以来,深圳上万名网格员化身疫情防控“多面手”,组成防疫小分队,深入居民小区开展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数千个小网格织起一张强大的防护网。

位于罗湖的黄贝岭社区,有登记在册的湖北籍居民4830名。自疫情发生以来,该社区的网格员通过扫楼筛查、公安大数据、房东邻居反馈等方式,逐一核实湖北籍居民及近期去过湖北的人员情况。

与此同时,该社区还通过网格员核实、房东邻居反馈、公安大数据、社康中心登记以及居民自主扫码申报信息等方式,筛查出485名从湖北回深且居住在社区的人员。社区将485名湖北返深人员纳入管控,其中165人需要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被纳入由社区工作人员、民警和社康医生组成的“社区三位一体防控小组”管理。

南方日报记者徐烜和

战疫一线

龙岗坪地街道组建全天候值班队伍,严守深圳东北门户

扬尘里建起防控检查点

“您好,请打开车窗,配合我们进行体温检测。”近日,记者来到惠盐高速疫情防控联合检查点。此时,工作人员两两一组,示意车辆停下后,近距离测量乘客体温。入站的车辆有序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坪地街道位于龙岗东北部,紧邻惠州,是深圳的东北门,也是龙岗区防控疫情输入的一道重要防线。连日来,坪地街道办的干部职工们放弃了休假,设立了惠盐高速疫情防控联合检查点,与全区各职能部门一道,始终坚守岗位,全力把好深圳的东北门。

日均检测上万车次

据坪地街道办副主任别江波介绍,当天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主要由来自坪地街道办工作人员、医护、后勤保障等相关职部能工作人员,以及来自龙岗区财政局、区工务署、区大数据中心等区直部门的抽调干部组成。目前,该卡点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每个班次分两组,每组大约30人,每小时轮一组。“每天的工作人员有约200人。”

“在高峰期每天要检测14000余车次。”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有检测到低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乘客在车内打开暖气在密闭的小空间里长时间待着,且高速行驶,在检测体温时自然就有所偏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让其下车休息10分钟,再测量一次,一般都恢复到正常体温,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该工作人员表示。

扬尘路边吃盒饭

正月初一,已经回到河南老家的别江波接到防控任务通知后,于初二早8时和妻子日夜兼程,驱车约1700公里赶回龙岗。春节前才刚刚到坪地街道办事处报到的他就赶上了这个“大活”。他说,和街道办其他同事一样,大家都觉得为深圳守好东北门户责无旁贷。

和其他设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防疫工作点不同,该检查点设在高速路边,同时利用惠盐高速扩建的路基,这些路基没有硬化,工作人员就在泥地上临时搭建几个帐篷,而且周边也远离居民区,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条件颇为艰苦。

记者来到检查点时,已经临近中午时分,除了正在值勤工作人员之外,一部分轮休的工作人员在满是扬尘的路边吃盒饭。“环境比较艰苦,我们也是边干边完善。”别江波对记者说。“高速两侧原本是一片空地,我们在此处搭了几个帐篷,保证工作人员不会被日晒雨淋,同时设置减速带、反光锥等设施。我们还加强了后期的物资保障,让大家吃得饱。此外,我们还特意接入了自来水管道,让大家勤洗手,保证个人卫生。”

防控工作需要激情,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安排。驻守过程中,坪地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发现反向出深的车道由于车辆稀少,行驶的车辆往往高速通过,“如果路面有石子被高速车辆碾过,飞溅打到值勤的工作人员,那就非常危险。为此我们联系了交警等相关部门,设立了并道减速设施,引导经过这一路段的车辆减速,同时加大了路面清扫,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率先成立临时党支部

别江波告诉记者,在此次防控行动当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惠盐高速疫情防控联合检查点成立的第一天,街道办主要领导便带头上岗进行体温检测工作。检查点还率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同志也身先士卒,攻坚克难,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自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以来,龙岗从全区抽调了大批干部增援各检查点,其中就有来自区内多个职能部门的抽调干部,在惠盐高速疫情防控联合检查点。别江波说,大家非常团结,配合得非常好,大家的目标都是一定要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这一点让我感受很深”。

“返程高峰即将来到,我们一定要把深圳的东北门守好!”别江波表示,尽管面临各种困难,但大家都有信心战胜这场疫情。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凤飞伟 徐烜和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