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基层工作面临重压,基层防控最后一百米到底要怎样做呢?近日,晶报记者在一线防疫报道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基础“硬核”做法。这些做法里,有的“暖心”,在鼠年年头给人以温暖;有的“创新”,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效率;还有体现“初心”,方法看着土,但其实不搞花里胡哨,有用才是王道!
暖心
龙岗街道:“九个一”全方位服务居家观察人员
牛奶1箱、八宝粥1箱、饼干1袋、新鲜蔬菜1袋……在龙岗街道龙岗墟社区的一个居家隔离户门前,记者发现了一袋关爱物资。这是龙岗街道推出“九个一”关爱管控服务措施的其中一项。该措施从居家隔离前、中、后都给予了全方位服务,这项措施用“一张爱心服务联系卡”连接。这张卡让居家隔离人员有需求时,能够及时联系社区对口联系人。还能定制个性化需求清单,由网格员、物管提供专属管家服务,每天为隔离人员送餐、采买补给,及时清理生活垃圾,让其安心在家隔离。
街道还通过“一份告知书”+“一份通告”+“一份承诺书”+“一张《返(来)深登记表》”+”一份温馨提示”+“一条黄丝带”的组合,用温柔暖心的方式让责任主体居民更好履行隔离责任和义务。此外,隔离期满并符合解除隔离条件者,由社康发放“一张解除居家隔离通知书”。街道也会送上“一封感谢信”。
龙岗街道自我隔离户关爱物资清单。
沙井民主社区:
通过“两员双工”联动志愿服务
宝安区沙井街道民主社区党委第一书记何键介绍说,民主社区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正式开展“两员双工”(即党员、团员、义工、社工)联动志愿服务。隔离人员可以通过微信扫描服务卡上的二维码来获取信息登记、物资代购配送以及心理疏导等多种志愿服务。物资选购均在超市APP内进行,隔离人员决定要选购的商品后,通过微信发送给志愿者联系人,次日统一采购后由服务队队员分别配送至群众家门口,全程无接触式配送。
创新
龙华街道:推“卡点小程序”打造疫情防控新模式
2月8日,龙华街道上线“卡点小程序”加强小区、城中村出入人员管控。扫码后,程序可以通过手机号码自动识别扫码人员为是否为社区居住人员、是否为B类人员、是否为湖北籍人员。被识别为外来人员的,一律不能进入小区。被识别为B类和疫情发生地返深的人员,系统将立即记录并通知社区纳入管控。只有社区居住居民,且体温测试正常、正确佩戴口罩后方可通行。该程序依托于此前街道每个社区网格都在使用的“简道云应用”平台开发搭建,程序迅速在街道十个社区全面铺开运行。
龙华街道“卡点小程序”加强小区出入人员管控。
葵涌土洋社区:“土办法”+“洋办法”
设立卡点、出入要出示身份证和出入证“双证”……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土洋社区除了这些跟其他社区一样的“土办法”,还在土洋社区的各个检疫站点规定出入居民必须用微信扫码。扫码后会弹出一个“来访人员登记表”,里面包括10项需要填写的信息,比如姓名、监测的体温等。提交后,信息立刻传输到现场一台电脑上,可以即时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这个开发出来的人员信息登记小程序,就是该社区采用的“洋办法”。这个“洋办法”让现场工作人员减少了大量繁琐的工作,又迅速收集了人员信息,并可以在后台进行对比。下一步,社区将把这些数据进一步融合共享,发挥更大作用。
罗湖翠竹街道:泊林花园设“防疫消毒小屋”
日前,一条长约3米、宽1.5米的“防疫消毒小屋”在罗湖区翠竹街道泊林花园正式上岗,这是该小区为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建立的“硬核”消毒通道。从即日起,该小区每位居民在进入小区时,都需通过“防疫消毒小屋”,然后做好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方可回到家中。据了解,“防疫消毒小屋”里放置了一台装有稀释84消毒液的大号“喷雾器”,该安全消毒屋开启后,加湿器将24小时不间断运转。
罗湖区翠竹街道泊林花园特设“防疫消毒小屋”。
初心
南头街道:自制抗疫“小喇叭”循环播放接地气
近日,一段1分多钟的录音在南头街道各社区的“小喇叭”里循环播放着。这段录音播放的是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的通告,录音中一段标准的普通话女声在提醒着居民“积极上报疫情信息、共同维护公共安全”,讲话语气态度恳切。这段录音是南头街道南头城社区一线抗疫人员蔡叶文录制的。
南头城社区工作人员蔡叶文表示,南头城社区管辖人口两万多,为让居民有种亲切感,选择自己上阵录音。
“这个大喇叭好,古城里的人基本都可以听得到,大家可以从这里获得一些新消息、新知识,居民王女士表示,“自家人”录制的录音生动亲切,也更具现场感,增加了大家的信心。
龙田街道南布社区:“封条”拉起防护网
2月6日,晶报记者在业主群里发现,物业发布了一些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贴封条”的画面。对所有未返深的房屋,不论户籍,一律贴上封条,必须自主申报、备案后,才允许入住。对所有未出租的空房,一律贴上封条,如要出租,也要先申报、备案后,才能出租。确保物业加强管理不出现漏洞。
这是龙田街道南布社区新增的“入住管制”措施,既可筑牢“确保不漏一个”的最后一道防线,又可发动群防群控,邻里监督,加强落实“七个标配”工作。
龙田街道南布社区对所有未返深居民的房屋贴上“封条”,须居民自主申报、备案后,才允许入住。
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围城”御“疫”
“你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最近有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哪天回的深圳,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这是光明区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开展疫情群防群控的一个缩影。
李松蓢社区对社区4个城中村、连线楼栋和成片居住的小区实施了围合式封闭管理,严格落实进出管控措施,绝不漏一人一车;督促企业、房东履行主体责任,负责监管及生活保障工作,要隔离人员签订居家隔离承诺书任;高频率宣传、常态化排查,构筑全民共参与、齐行动的群防群控战线。
盐田街道所有社区:围合封闭全面升级管理
围合式管理是非典时期就证明有效的老办法。盐田街道为了从严从细落实“100%围合封闭”管理措施,通过增加铁马、加固围挡板等设施,加强路口封闭管理,每个城中村只留1个出入口、设置1个测温登记点,并安排党员志愿者、小区物业公司、楼栋长、保安24小时轮流值守,对进出人员100%实行双向体温检测,严格做到一进一出一测。在关闭多余出入路口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关卡岗亭24小时值守,外卖、快递小哥一律实行不进村和小区无接触配送。
来源:晶报 记者 赖良青 郭培锋 梁睿 柯季 曾广霖 熊奇侠 陈碧霞 尹维颖 钟怡舒 杨靖 冯宇飞 蓝军 实习生 阳敏 编辑 刘嘉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