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年罗湖主题教育成果 2535件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获解决

  •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01/16 15:47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穷尽办法破解木头龙城市更新“十年困局”,1300多户业主搬进新家的日子指日可待;百折不挠消除十多年的“东湖水困”,人大代表们坚持6年“咬定青山不放松”换来了近3万居民喝上放心水;街道党工委先后5次召开协调会,提出“错峰共享停车”方案,让600多私家车夜间有了停车处;社区党支部多方协调推倒因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影响居民出行20年的围墙,拆除现场居民拍手称赞……

百仕达三期小区党支部风采。

深圳水贝珠宝集团与独树社区11个小区管理处签订共建协议,600余居民停车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翠平社区长者食堂为全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黄贝岭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老人过生日。

莲塘社区曾经杂乱无章的空地,如今变成了社区文化体育广场。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罗湖主题教育开展故事,满含着罗湖人不断提升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2019年,罗湖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别是9月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主题教育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主题教育覆盖了1739个基层党支部和34378名党员,他们从“心”出发,解决了2535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和经验。

1.

苦等10年的旧改被推动:

“都市废墟”上将建起1300多户业主的新家园

“旧改10年,终于开拆了!”2019年8月,一个好消息打破了木头龙小区的平静。随着《罗湖区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项目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通告发出,让不少老业主喜极而泣,纷纷表示:“一颗心落下了,政府帮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个牵动着1340户业主心的木头龙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该小区紧邻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交通出行也十分便利。可如今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明情况的过路人常感疑惑,为何如此优质的地段会有这样常年无人打理的“都市废墟”?

木头龙旧改项目的“拉锯战”,迄今已走入第10个年头。该项目被列入2010年深圳城市更新单元第一批计划改造项目;2011年开始陆续有业主签约并搬离小区;2015年,木头龙项目整体签约率便已过双90%;2016年,业主举行团签仪式,整体签约率达97%;2017年,整体签约率超过98%。但直到2018年6月,1340户业主中仍有4户拒签,之后一直没有进展,共有49名业主在10年苦等中离世。

“这个项目设立的初衷,就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保障的正是市民的公共利益。”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规划时还会配套建设医疗、教育、养老、文体、交通等基础设施。“若不及时重建,将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多年等待下来,已经堆积了诸多社会矛盾。”

据了解,《深圳市2019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房屋征收专项计划中明确提出:考虑到各区公共利益项目的急需,各区区级房屋征收计划可安排零星急需项目1项。罗湖经过全面分析,在该项目涉及众多公共利益、现状存在重大社会风险的情况下,将木头龙片区零星房屋征收确定为2019年度罗湖区零星急需项目,并启动征收程序,以此尽快破解重大历史遗留难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同时落实项目配套的交通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急需公共利益。居民们苦苦等待了10年的旧改终被推动。

2.

十几年的水困解决了:

6年“紧盯”不松懈,让近3万居民喝到放心水

一周停水三四次,家家户户都要用容器储水,很难想象如今在深圳还会有这样的小区。虽然守着深圳水库,但是包括山湖居、绿映居、布心山庄等在内的罗湖区东湖街道多个小区近3万居民已被用水难的问题困扰了10多年之久。

由于历史原因,市政供水不能直达,这里居民所有的生活用水需要由相关企业临时用加压泵二次或者三次加压供给,不仅水压不够,而且常常水质浑浊难以饮用。而当地居民还要付出比普遍水费高2元/立方米的价格。

2012年,在人大代表进社区接访活动中,这成了周边居民争相反映的头号问题。“绝不能让居民守着水库用水难。”由罗湖区人大代表陈志芳牵头,多名市、区两级代表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解决“东湖水困”问题的建议案。

建议案很快有了回音。市水务集团在2013年秋天开始相关供水工程的施工。然而事情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工程管网遭遇途经部分小区的反对和阻挠,以及工程用地、造价等原因,工程被迫停工了五次。每一次,代表们都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调研,提出解决方案,锲而不舍推动工程重新开工。

经过代表们长达6年的努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紧盯”项目进度,积极为民履职,“东湖水困”难题的破解迎来胜利的曙光。2019年7月,罗湖区东湖片区市政供水项目主体工程竣工,这个原二线“插花地”片区的数万居民终于喝上了便宜水、放心水。

3.

600余辆私家车有了夜间停车场:

“错峰共享停车”为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提供新模式

东晓街道独树社区有居民小区11个,大部分为老旧小区,车辆多为地面停放,停车困难一直是社区居民们的烦心事、揪心事。因为更新改造,社区里原本一处可以容纳百余个车位的停车场也暂时关闭,车位总缺口达600余个。

社区停车难还在商业区、学校、幼儿园等非纯住宅区引发了一系列难题。每到上学和放学高峰时,接送孩子的车辆常常在小区里排起长龙,甚至发生过救护车险些开不进去的情况。部分小区业主们由此自发组织起来,阻止外来车辆进入,但这样不仅造成了市政道路堵塞,也影响了小区内商户做生意,激化了矛盾。

2019年,东晓街道联合各方力量先后5次举办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会,市、区人大代表逐一走访了11个小区和相关企业、居民,提交了代表建议案,最终集思广益的结果是通过“错峰共享”周边商场的富余车位来解决停车难。东晓街道党工委组织独树社区党委、IBC商业广场业主方、水贝珠宝工业区物管方等党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各方达成了IBC商场、水贝珠宝工业区等区域按照住宅小区的停车收费标准,在夜间8点至早上8点向附近居民开放停车,居民可以根据需求自己选择购买月卡或次卡。

该事例为罗湖区整合资源解决大城市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提供了模式创新,也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在社会管理模式方面的探索,将对解决同类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4.

1326个小区的居民琐事有人管:

物管改革推动“小物业”服务“大民生”

“在这儿住了20多年,小区里没发生过一起偷盗案件,我们感觉放心、安心。”罗湖区湖景花园的郑阿姨感慨,该小区无论是治安、消防,还是卫生环境,都让住户们十分满意。郑阿姨的这种安全感来源于罗湖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这一创新工作,该项工作已被列入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实践创新项目”。

罗湖共有物业服务企业563家,管理着1326个物业小区和单位。如何用好物业管理这个覆盖面广、权责清晰的“抓手”,压实其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化解城市物业矛盾纠纷,切实提升政府基层治理能力与现代化服务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10月,《罗湖区深入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出台,共推出了4大方面16项任务,着力解决群众日常生活操心事,全力推动“小物业”服务“大民生”,为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续写新篇章。

据了解,2016年以来,罗湖区以物业服务企业为主要抓手,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罗湖投入1.042亿元对无物管小区进行基础设施的综合整治,提升老旧住宅小区基础“硬件”。同时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公开招标物业服务企业进驻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罗湖还制定出台《罗湖区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扶持工作实施办法》,建立起物业激励制度;积极探索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让企业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一系列改革,罗湖形成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向提升的良好局面。

5.

20年的“拦路虎”围墙被拆除:

软弱涣散社区得到有力整顿环境迎来大变样

莲塘社区聚宝商业中心东北角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无名小路,只有5米左右宽、50米长的道路上方还有连廊,但路两旁建筑物的风格和颜色却截然不同。“这两处建筑物同属大理石加工厂,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被一分为二拍卖出售,南北分属两家单位所有。”莲塘社区党委书记王建平在莲塘村土生土长,谈起这栋楼的历史如数家珍。据了解,这条无名小路在双方购入初期,曾因界限模糊产生多次争议,后经调解,于2000年用一堵墙划清了两家的界限。

这堵墙一隔就是20年,它是两家单位矛盾的“调和剂”,却成为附近居民出入的“拦路虎”。被围墙阻隔的道路,被人为分割成各自不足3米宽的两条路,开车经过时,司机需要格外小心保证安全。如果人车并排走,行人则需要身体紧贴墙壁。“有时候看到车轮从行人的脚边碾过,真的胆战心惊。”王建平说。

为了提升周边环境,莲塘社区曾多次要求两家单位拿出相应的法定图则,并从2019年3月开始逐一做思想工作,共商解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围墙被成功拆除。“拆墙当天,现场围满了居民,大家拍手称快。”王建平表示,围墙拆除后不仅改善了居民的通行条件,也让两家单位破解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莲塘社区是罗湖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重点整治的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之一。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党委将“四个一”贯穿于软弱涣散整顿工作中,确保各项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如今,莲塘社区的变化可不小:聚宝综合楼周边“碍事”的停车柱被一一拆除,路面实现了人车分流;曾经满是杂乱修鞋摊的小空地,经过整改变成了文化体育广场;聚宝楼与原派出所之间的无名路曾经僵尸车遍地,超线买卖乱张贴等行为随处可见,整治工程完工后,道路不仅变得整洁,还打通了聚宝楼周围交通微循环。

6.

6.5万户籍老人享受“都市养老”:

社区长者食堂、11家日间照料中心开到家门口

从2019年7月开始,每天中午,翠竹街道翠平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长者食堂都会飘出阵阵饭香,该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许大妈常和平时一起跳舞的“老姐妹儿”一起来用餐。“这里方便,两荤一素还有汤,比我自己在家做品种要丰富,味道也不错。”许大妈开心得合不拢嘴。

低糖餐、低嘌呤餐、流食餐……长者食堂不仅每天菜式不同,菜谱里还体现着工作人员的诸多“用心”。据了解,该食堂遵循医养康结合的服务模式,会让登记在册的长者进行专业体测。“我们每个月都会为老年人重新评估健康情况,让服务更加精准化。”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翠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全区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为全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截至目前,罗湖60岁以上户籍老人约6.5万人,全区共有3家养老机构、11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115个“星光老年之家”等养老设施。据区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罗湖将进一步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养老”模式。

养护中心就在家门口,长者可以和老伙伴一起度过幸福晚年。2019年10月,黄贝岭养护中心正式开业。宽敞雅致的就医就餐娱乐环境,先进现代的设备设施,引来不少年轻人拍照参观。早在2014年8月,罗湖区率先进行“医养结合”探索,在区属养老机构内设置全区首家医养结合医院——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为老人提供全天候全照顾服务。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罗湖继续拓展和深化医改成果,在社区推行医养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充分整合区内医疗和养老资源,创新推行“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成为深圳市医养融合的典范。

7.

小区里高高飘起500多面党旗:

用基层党建力量搭建“共治共建共享”大舞台

“孩子放学没处去,我们有四点半课堂。居民业余时间没事做,我们有唱歌、书法、京剧、太极等8个团体。我们还有3个业主群,只要业主有需要,一个微信一个电话,楼长就上门处理……”2019年6月,在罗湖区居民小区党建工作会上,东晓街道百仕达三期小区居民党支部书记刘静华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居民小区这个大家庭的美好与感动。

“居民的需求在哪,我们的服务就在哪。”罗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如何让居民更幸福更快乐更满意,罗湖在居民小区党建上进行了持续探索,通过把支部建在居民小区、推行“四位一体”党建模式、赋予居民小区党支部“五项权力”等方式,让党旗在居民小区里高高飘扬。目前罗湖已成立小区党支部505个,管理党员14512名。

百仕达三期小区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罗湖的居民小区,这样“拉家常”、“串串门”的温馨随处可见。莲塘街道莲花社区名骏豪庭小区的党员业主和物业服务人员会在停水停电前后,主动上门,帮助小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备好有关用品;渔民村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建立“党员接待日”制度,根据居民诉求建立探望生病村民等制度,落实关爱行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幸福和谐新渔村”……

“目前,罗湖已经实现了居民小区党建全覆盖,建立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创建小区美好生活的标准化工作体系。”罗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居民小区党建,就是树立城市基层党建力量向小区去的导向,把党支部建在居民小区、以建设小区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党的建设,调动一切力量实现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张思奇 冯庆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