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亮点纷呈

  •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12/31 09:25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在南山,南园街道南园社区运用现代科技支撑的智慧警务,通过大数据、移动警务实现“人过留痕、事过留迹、发案必破”,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南园模式”;在罗湖,莲塘街道勇于探索,以物业管理创新为抓手,派驻“小区事务官”,建成较为完备、有权有责、有奖有惩、运转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在龙岗,区司法局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更首创深圳首个“互联网无人律所”,24小时不打烊服务市民群众……一个更富于“智慧”、群众参与不断增强、共建共治的“新生态圈”正在深圳基层悄然形成。

在由深圳市委政法委组织的“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活动中,采风团前往市委政法委调研联系点,看到深圳政法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智慧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创造了越来越多基层治理的“深圳样本”,推动深圳政法的改革创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添砖加瓦,不断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园社区以智慧警务

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不久前,一名嫌疑人刚刚进入深圳南山一小区,就被智能监控设备自动识别,并一路追踪。当他准备对一辆电动自行车“下手”时,警报立即就响了,群防群治队伍应声出动将其控制,整个过程不过1小时。民警找到电动车主人要他认领时,车主竟然一直在家中呼呼大睡,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南园社区警务室民警蔡坤海(左)和同事在巡逻。

南园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在这个仅有0.5平方公里的小村子内,有21100套(间)出租屋,人口29300人,其中流动人口占9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都属于极难管理的类型。然而,2018年,这里却被评为全国第四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基层示范点。

这个华丽转身时怎么实现的?在深圳市委政法委主办的“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活动南园社区采风点,南山公安分局南山派出所南园社区蔡坤海警务室民警蔡坤海慢慢揭开了“南园经验”的面纱。

南园社区警务室。

智慧警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走在南园社区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地面干净整洁,居民其乐融融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社区。

“2016年我刚到南园的时候,社区是一个治安消防隐患凸显、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严重倒挂、治安环境极为复杂的典型的城中村社区。”蔡坤海回忆说。

为此,2016年8月,南山公安分局结合南山区委区政府“智慧南山”的建设要求,以南山街道南园社区为试点,运用现代科技支撑的智慧警务,按照政府与居民共同参与的思路,通过大数据、移动警务,探索出一条社区治理新路子。

据蔡坤海介绍,社区以警务室为中心打造应急指挥的智慧大脑,通过建设视频门禁、消防感知设备等,并打通综管、自主申报、视频门禁三系统,精准管控流动人口,实现辖区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在警务室设置24小时服务区,引进市局的“三合一”警务终端一体机,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公安业务。

经过多方努力,如今,南园社区治安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36.51%,两盗警情同比下降55.29%,“黄赌毒”警情同比下降25%,没有发生“八大类”警情。居民矛盾减少了,社区环境美化了,安全隐患减少了,很多搬出社区的老居民都搬了回来。

群防群治“一呼百应”

在蔡坤海警务室门口的右侧醒目位置,贴有一张民警蔡坤海的联系方式、去向的告示,方便居民随时找到他。墙上,贴着许多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记录着社区居民各种各样的留言。“真方便,点个赞,还有水喝。”“这里的环境很舒服”……每一条留言,作为社区警察的蔡坤海都会细细查看。

走进警务室内,可以看到两台警务自助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可以来这里办理户政、出入境、交管业务。据了解,这也是全区第一个设置在警务室的24小时便民服务区。值得注意的是,警务室里,还有一块专门给外卖小哥休憩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歇歇脚,喝一口热茶。“外卖小哥往往可以成为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蔡坤海说。

在南园社区,群防群治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这支1700多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包含各类专业群体,并在全市首创“一呼百应”的“互联网 +”工作新模式。社区通过“一呼百应”可穿戴设备,把每个群防人员打造成“微型数据移动式上传终端”,实现实时动态应急上报、即刻指挥和瞬时呼叫,同步实现视频传输、图片输送,让人人都成为移动的“警亭”。

去年8月,蔡坤海在外地出差时,突然接到居民报警称辖区某地失火了。将这个信息传达给群防群治队伍后,20多名群防群治队员立即赶到现场救火。最终,火情及时得到控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每每想到这件事,我都觉得十分感动,南园社区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群防群治的力量分不开。”蔡坤海说。在街道、社区、警务室齐抓共管的党建治理新格局下,最新第三方民意调查显示,南园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都得到明显提高。

莲塘街道以物业管理创新为抓手

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着火了,快来救火!”当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名骏豪庭小区居民突然发现骏骊阁5楼一户人家的窗口冒出浓烟时,立刻拨通了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的电话。很快,由12名值班的物业保安员组成的“应急消防队”拿着撬棍、绳索、灭火器来到5楼,破门、关闭煤气阀门、扑灭火源一气呵成。初期火灾得到了妥善处置,赶回家的业主也松了一口气。

莲塘街道名骏豪庭家庭医生工作室揭牌。

这是罗湖区莲塘街道物业应急消防队24小时待命,参与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案例。在深圳市委政法委主办的“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活动莲塘街道采风点,采风团了解到,近年来,罗湖区以莲塘街道名骏豪庭小区为试点,通过建立物业监管体系和奖惩机制、购买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机制等举措,促进了物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和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建立“红黑牌”制度提升物管企业服务能力

位于罗湖区莲塘罗沙路南侧的名骏豪庭小区,共有居民5000多人。近年来,名骏豪庭紧紧围绕公共服务、治安防范、消防检查等主体责任,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将法治建设传递到了社会治理的“末梢”。

物管企业具有覆盖面广、服务居民零距离的天然优势,但如何让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工作?2017年,莲塘街道根据区物业管理考评系统,制定了街道物业管理考核奖励办法,按照“物业分级管理+奖惩制度”,每月根据物业服务标准结合居民满意度、信访投诉等情况,对物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每季度进行排名,建立挂“红黑牌”制度,对考核第一名给予现金奖励挂红牌,对后三名物业管理负责人进行约谈挂黑牌。同时,每年召开一次物业管理总结表彰大会,分别对物管标兵小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年度最快进步单位等给予表彰和奖励。

自物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以名骏豪庭小区为例,在社会治安管理、人口信息采集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环境卫生质量等主要工作得到全面提升。2017年至今,该小区实现“零事故”“零发案”。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将政务服务代办、家庭医生工作室、图书室、党群服务站等与小区物管服务中心有效结合,形成统一有效运作机制;打造集党员学习、群众活动、小区服务、政策宣传为一体的基层党建阵地,党建活动与居民活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居民劝说队、义工队、巡逻队等居民自治队伍作用,促进了邻里关系和谐,小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同时,物管企业获得业主认可,党和政府服务不出小区也得到全面点赞。

据介绍,为激励物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莲塘街道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梳理出个人证件代办、老人关怀、邻里纠纷调解、安全生产巡查、垃圾分类管理、文明养犬管理等多项物管企业重点履行社会责任事项,并将其中垃圾分类管理、人民调解等6项内容统一“打包”,向物业服务企业购买服务,延伸政府服务“半径”。

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莲塘街道大大提升了小区市容环境和垃圾分类水平,在邻里矛盾纠纷解决率、小区治安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也大幅提升,达到政府提效、企业获利、居民受益、多方共赢的局面。

派驻“小区事务官”保障社区治理有效运作

此外,莲塘街道还通过做实做强小区党组织、派驻“小区事务官”等方式,确保业委会、居民小组良性监督支持物管企业有效履职,切实让居民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居民小组工作形成合力。

据了解,“小区事务官”作为小区党组织秘书,负责小区党组织的运行总协调,统筹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活动,以党组织名义监督指导业委会依法有效开展工作,全面引领小区全体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和开展各类活动,实时监督物管企业在物业服务、垃圾分类、政务代办事项等方面的履职情况,确保物管企业、小区业委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方向不偏、工作不落、能力不滑。

通过一系列基层治理创新,莲塘街道调动了试点小区居民对物业管理创新、“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的高度认同,逐步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赢”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

深圳首个“互联网无人律所”落地龙岗

龙岗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想申请法律援助却不知道去哪里?想做公证和司法鉴定不知道找哪个单位?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去哪里咨询?从今年9月23日起住在龙岗的居民有了新的选择,到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上问题都能“一站式”解决。

“互联网·无人律所”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互助法律服务。

据了解,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龙城街道城市花园二期1栋商业楼,建筑面积约2660平方米,由法律服务前台、展示等候区、业务窗口与若干功能室组成。中心采取“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将窗口接待与后台延伸服务紧密结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在深圳市委政法委主办的“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活动龙岗区司法局采风点,采风团体验了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全市首个无人律所提供24小时法律服务

在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入口处,有一个24小时法律咨询自助服务区,这是深圳首个“互联网·无人律所”。

据了解,该律所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而搭建的一个整合全国律师资源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用“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方式,方便群众与律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咨询交流,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互助法律服务,涵盖法律咨询、文书服务、案件委托、移动服务。

进入大厅,左边是设有巨幅宣传电子屏集普法阵地和休息等候的功能区域,右边则是办事窗口。该大厅目前已开放10大窗口,包括诉调对接、绿色通道、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刑事、法律援助民事等。在现场,不少群众正在有序办理业务。据了解,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线一个月内,就已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41人次,受理各类业务1945件。

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已开放10大窗口,提供多项法律服务。

打造法治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优越的法治营商环境,才能汇聚优秀企业、凝聚人心。为此,龙岗区司法局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执法部门、街道和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开展了涉企联合执法工作试点。通过强化区街两级执法部门纵向和区直各部门横向的联动协作,整合各单位执法任务,采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方式实现“既减少执法扰企,又保证依法履职”,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同时,依托天安云谷、天安数码城、大运软件小镇等创新产业园区内已建立的政务服务平台,增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聘请优质律师事务所采取“一窗办多事”方式提供一系列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企业不出园区就可解决“一揽子”法律问题。此外,驻点的律师服务团队不定期开展企业走访,为园区企业梳理、分析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借助微信平台建立线上服务机制,在线实时提供法律咨询、个案辅导等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龙岗区司法局还在大运软件小镇启动线下“法治体检”项目,引导律师为园区企业免费进行“把脉问诊”,查找企业运营的各类风险漏洞。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近70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在此基础上,项目又结合该园区企业对化解用工风险的需要,开发“劳动人事法治体检”系统。企业只需花3分钟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就会对“入职、在职、离职”三大环节共56个风险点进行评测并形成报告。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通过该系统查找自身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燕子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