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园中学 以课程再造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赋能

  • 来源:南方日报    2019/12/30 09:3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学校课程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生的素质结构,直接反映了教育将培养出怎样的人,体现了学校的教育追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提出了三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挑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学校的课程制度。

在桂园中学的科技信息节上,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受访学校供图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有教育思想的领导、行政领导、文化领导、课程领导等,其中,课程领导是优秀校长的核心素养所在,是校长与其同事们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

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如何体现和落地?深圳市桂园中学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课程需要再造,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也需要二次生长和重新构建,而课程再造的关键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与实施。秉承“深植文化之根,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桂园中学通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再造学习空间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赋能。

为课程再造搭好“三座桥”

2018年,深圳中考第一名的胥思宏来自桂园中学;同年,罗湖首个“深圳市年度教师”罗璐菁也来自桂园中学;2018年“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马之越同样来自桂园中学……近年来,桂园中学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养也全面提升,这是罗湖的骄傲,也为罗湖争了光。

办坊间满意的学校,桂园中学基本实现了。打造“心静的老师,平静的校园、安静的课堂”,办坊间满意的教育,是桂园中学校长邓登江的理想,也是桂园中学师生努力的方向。

课程再造是新常态下学校的生命线。“罗湖教改”育人模式改革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系列化设置,校本课程多样化开发。

“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如何把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效地落实到老师的课堂上?在这方面我们有系统的思考和实践。”邓登江介绍称,如果不培养老师的课程再造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落不了地的。

在邓登江看来,学校是课程生长的地方,学校的课程再造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搭好三座桥,其一,课标和学生之间要搭一座桥,开发校本课程填补国家课程的空白;其二,教材和学生之间要搭一座桥,编印校本教材完善现有教材的内容;其三,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搭一座桥,把教法学法的改革当成课程来建设。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课程再造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重建意义结构的过程。在桂园中学,没有所谓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概念,也没有课内和课外的区分,在校领导眼里,科目只要设了都同等重要。因此,桂园中学的课程体系清晰明了,只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者唯一的区别是组织形式上的不同。

近年来,桂园中学坚持和完善课程化管理,统筹课内与课外,融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聚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着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为同学们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厚基础、重能力的健康成长学习课程与培养体系,为同学们今后的人生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整合与实施

课程再造的关键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整合与实施。

桂园中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旨在把课改、教改落到实处。学校强化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所有学科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变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更加灵动、高效。

桂园中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系列包括:分解课标内容,落实课标关键的校本化成果,如美术学科的《衍纸画》、语文学科的《硬笔书法》系列、作文教学的《一招鲜》等;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桂园学情的校本化成果,如数学学科的《考点系列训练》,英语学科的《初三英语作业指导与训练》,化学学科的《初三化学基点重点与难点》等;响应“课堂革命”号召,推进教法学法革新的校本化成果,如体育科组实行分性别小班化教学,生物、地理学科开展翻转课堂教法实验等。在桂园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整合涵盖了所有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对接国家有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各个方面。

追求灵动的课堂,能力是关键。在桂园中学,老师们根据现有的教材和课标要求进行再加工,如教材和课标中没有南北方区分,老师们就根据南方地区的特点,对教材进行课程再造,逐步形成自编课程、自编教材、自编教法的课程文化。

桂园中学承认老师们的差异性,根据老师们的特长和课程再造能力设置课程。在空间上也为老师们创造好的条件,在年级办公室的基础上增设科组办公室,每个科组都设有工作室,方便同一学科老师交流学习,增强老师们的学科意识。

美术学科“衍纸画”是桂园中学最具特色的活动课程之一。该课程缘起于该校美术老师谢秋玲在电脑上自学掌握了一套熟练的“衍纸画”技能,她主动向学校提出,利用自己所长开设手工课,学校全力支持。经过谢秋玲指导的学生创作的手工作品成了学校赠送嘉宾的特色礼品,深受嘉宾喜爱。去年初,她指导的学生携作品《春暖花开》参加深圳市中小学生美术实践展示活动(美术节)大赛获一等奖,同时获指导老师一等奖和辅导案例二等奖。该门课程还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

以“五大文化节”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显性课程相对应,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影响深刻性和广泛性等特征。

在桂园中学,只要你有兴趣,学校就会给你提供舞台。桂园的学子很幸福,基本从每学年9月开学之日起,学校传统的“五大文化节”就贯穿整个学年始终,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乐在其中。

大阅读、大艺术、大创客、大体育和英语文化节是罗湖“教改”正大力推进的“五大行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桂园中学积极响应并率先实践。

在刚刚结束的罗湖区中小学第二届大创客节上,深圳市桂园中学初一学生周慧、钟梓君、刘锦鸿初试牛刀,就在3D打印、Scratch现场编程大赛等项目上斩获了二、三等奖,据了解,这几个学生是主动找上门要求加入学校创客社团的。

初一学生莫子非同学参加第十八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大会(罗湖区初中组决赛),荣获唯一的冠军。

早在2002年,桂园中学就提出开展“五个一”工程,即要求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一项体育技能、读一本好书、有一项小发明、掌握一项信息技术。2012年8月,邓登江就任桂园中学校长后,以“深植文化之根,构建幸福校园”为价值取向,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学校科组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深化“五个一”工程的内涵,将原有的“体育健康节”“文化艺术节”“科技信息节”创新发展为“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创客文化节”“国语文化节”和“英语文化节”,并赋予了这“五大文化节”更深的含义。

桂园中学的“五大文化节”与学校课程体系紧密相连。桂园中学面向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的网球、足球、排球、创客、计算机编程等活动课课目多达53项,每个年级每周固定一节课,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学校进行双向选择。

紧扣“文化节”这个主题,桂园中学也希望“五大文化节”能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比如通过“英语文化节”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交流对话;通过“国语文化节”,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文化是什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对于学校文化的诠释,桂园人有自己的思考。《深圳市桂园中学章程》中,细述了桂园中学的“文化理念”: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师生发展为重点,以学校文化构建为主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叶淑萍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