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桂小学 以大爱教育助力“红燕”远飞

  • 来源:南方日报    2019/12/30 09:23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1929年,蔡屋围旅美华侨蔡泰华发起捐建燕贻小学,这是红桂小学的前身。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红桂小学经历了“一易校址,二更校名,三变性质,四次重建”的办学路程,也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

在新的教育改革时期,红桂小学校长叶育枢传承创办者之意,秉持陶行知先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提出“大爱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以爱修德、以爱冶情、以爱启智、以爱树人、以爱立校,积极构建“关爱教师个人成长、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关爱家庭和谐成长、关爱社区文明发展”的教育目标。

克服“一校三址”重重困难

1993年,燕贻小学易地重建,改名为红桂小学。

红桂小学的办学成绩单甚为亮眼。作为深圳课改先行试探者,早在1999年,全国课程改革还没有开始时,红桂小学就是深圳市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校,在综合实践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

红桂小学还先后被授予“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基地”“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基地学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远程协作项目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中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健康促进学校银奖”、罗湖区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网络学习研究实验学校”、“内地首家学习平台建设与网络学习的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拆除重建对学校发展是重大机遇,也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2018年3月,红桂小学原址重建,全校1476名学生、30个教学班和94名教职工,分流到区内三所不同学校就读。其中,一二年级分流到红岭小学,三四年级分流到百草园小学,五六年级分流到红桂中学,“一校三址”借校办学创下了罗湖区学校拆迁工作的先河。

在拆建分流这个特殊期间,红桂小学面临各教学点繁琐的搬迁采购工作、行政力量分散、教学教研组织困难等诸多困难。越是困难,越考验校长的智慧与魅力。在没有向教育局申请额外师资人员的情况下,叶育枢率领全体教职员工众志成城,凭着“学校拆迁,但教师的发展不能耽误,学生的成长不能耽误”的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向家长、社会、上级领导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借校办学两年来,红桂小学不仅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还在教育教学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18年,罗湖区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红桂小学全部学科进入决赛,英语、数学、科学荣获一等奖;同年,在罗湖区“一师一优课”比赛中,红桂小学有8节课荣获一等奖;教师技能大赛中,语文、英语荣获一等奖;上学期调考,红桂小学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成绩均超过区平均分。

除了教学质量提升,红桂小学的大阅读、大体育、大艺术等“五大行动”成绩也是全面飘红。在2019年罗湖区大艺术类“小乐器进课堂”活动中,红桂小学学生献上的尤克里里展演获得一等奖;在罗湖区第二届“我歌我精彩”活动中,红桂小学学生获得一等奖。该校还获得教育质量综合奖一等奖。

为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

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空间在课堂。在全面推进“课堂革命”中,红桂小学实行校长带头上示范课。学校极为重视学科组团队建设,积极打造学科团队力量,开展有主题的学科教研活动,鼓励优势学科寻找更优的增长点,薄弱学科找准突破口,以团队整体推进的形式助力教师快速成长。

得益于“大爱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红桂小学有着一支尚教乐教的博雅型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72人、大专6人。学校关注各年龄段教师成长的需求,为老师确定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两条个人成长路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场地,开设养心瑜伽、古筝养雅、健体、吟诵、思辨、书法、烘焙等课程以及周四的女教师“旗袍日”,让红桂小学的“精气神”在三个校址生机勃勃。

读书分享会是红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老师们通过各种形式分享读《静悄悄的革命》《年度教师教育智慧与情怀》《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后的收获,碰撞教育思想的火花。学校还举办“现代教育需不需要师道尊严”“当今教育是民主型教育还是权威型教育”“老师是不是应该每天给学生留作业”等系列辩论赛,鼓励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读、思、辩、激、行。

今年4月20日,红桂小学读书分享会暨家庭教育交流活动在深圳中心书城成功举办。活动现场,红桂小学老师与家长共读《正面管教》,以朗诵、情景剧、辩论赛、思辨会等形式,展现老师博学风雅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并将专业的教育思考传递给社会各位家长,引发更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关注。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红桂小学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师徒结对,发挥资深教师的引领作用,一对一地学习,一对一地点评,带动新教师成长。在切实了解每位青年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后,学校做好档案分析,针对青年教师开展“预约听课”活动。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多上公开课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红桂小学每学期通过开展“桂花杯”赛课活动,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果进行检验。同时,结合罗湖区教育局倡导的“课堂革命专研”,为青年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上研讨课、公开课的方式帮助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学科教学模式,展现个人能力。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

燕贻有情,红桂留香。通过深度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红桂小学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育人目标确定为培养有温度、敢担当、勇创新的新时代少年,关键词进一步解读即为:身心健康、心中有爱、家国情怀、时代担当、乐于探究、实践创新。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红桂小学结合学生实际和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学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式学科周”活动,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厚植在“小红燕”心中。

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自古流传下来的知礼懂礼深深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红桂小学利用午读、广播等时间,让学生通晓礼仪规范、懂礼行礼、实践礼仪并传播礼仪,通过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文化渗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语文科组开展“古诗入画”传统活动,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学习诗词内涵,为诗词配画,将自己心中的诗词跃然纸上。“呦呦燕语诉衷情”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吟诵《诗经》中的经典篇目,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英语科组开展英文版的唐诗诵读活动,分年级配乐诵读,并结合中文版释义将诗词之美映照在每个孩子心中,让经典诵读之声环绕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然要了解中华文化历史,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就是很好的桥梁。在红桂小学,“文化讲坛”活动由学生作主讲人,各年级分主题从“中华神话故事”“中华民人与传统美食”“独具一格的民族乐器”等方面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精粹。

数学科组则结合传统数学工具算盘的历史与技巧编排相关情景剧,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诉说中国古代数学家的经历。英语科组则根据中国传统民俗“新年”编排情景剧“年的故事”,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展现中华民俗的魅力。美术科组分别对“门当户对”“围所欲为”“瓦当传奇”“门楣艺术”“文房四宝”专题进行研究。

“90年来,燕贻人奋斗的精神从未改变。90年风雨岁月,积淀了红桂小学厚重的文化,作为最新一代的红桂人,我们不仅要铭记往昔的光荣历史,珍惜当下,更有责任上下求索,追寻未来的发展之梦。”叶育枢表示,红桂小学新校区即将交付使用,一个全新的红桂小学即将展现在大家眼前。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叶淑萍 肖牧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