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特色+站城枢纽+智能产业,罗湖清水河重点片区“蝶变”再加速

  • 来源:​ 读特    2019/12/20 09:01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罗湖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头炮工程”——清水河重点片区“蝶变”步伐持续“再加速”!在12月18日举行的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罗湖区重点推介了清水河片区产业用地。紧接着,罗湖区清水河重点片区规划设计论坛12月19日也在罗湖商务中心紧锣密鼓地进行。

罗湖区清水河重点片区规划设计论坛12月19日召开。

在12月19日论坛上,罗湖区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汇报了该片区开发建设的进展情况,并就“清水河科创智慧城综合规划”“清水河重点更新单元计划”“清水河交通发展策略”等规划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受邀参加的多位知名行业专家、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设计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为清水河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努力绘制最美的蓝图。

清水河片区规划效果图(以政府最终公告为准)。

在各方努力下,这里未来将成为凝聚山水特色的“活力客厅”,整合区域陆铁交通的“站城枢纽”,引领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增长引擎”。清水河重点片区,这一罗湖融入湾区、链接世界的全新支点,正在成为世人关注瞩目期盼的焦点。

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清水河片区开发建设吹响“集结号”

“清水河片区是深圳市政府确立的17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之一‘笋岗-清水河’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重要支撑节点,是罗湖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核心区。”在昨日举行的清水河重点片区规划设计论坛上,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周小建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战略背景下,清水河片区承担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核心功能外溢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清水河片区还是深圳市中心区内难得的一片低容积率产业园区,肩负着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使命。“罗湖在清水河片区加快开发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清水河就是全国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化仓库区和全国首个出口监管仓库,被称为“中国第一仓”。随着时代发展,受困于区位条件与历史遗留问题,清水河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周边区域,其原有的仓储功能和建设水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清水河片区也是罗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块成片、可利用的土地,是破解产业空间匮乏难题的有利抓手及突破口,开发建设意义重大。

多年来,这个地处城市中心区的片区之所以一直遗留下来未开发,主要原因就在于“难”。例如这里有活口仓、油气库、垃圾填埋场三块“硬骨头”;由于早期规划缺失,偌大的片区11条道路只修通了2条半,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清水河开发建设还涉及城中村改造、旧工业区和仓储区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棚改、轨道交通和高铁建设、暗渠复明、管廊建设等等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清水河片区开发建设,堪称罗湖继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二线插花地”棚改之后的又一场“硬仗”。

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今年十月,罗湖区成立了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从全区抽调精锐干部40多名集中办公,举全区之力推进清水河加速“蝶变”,正式吹响清水河开发建设的“集结号”。

“我们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勇担使命、狠抓落实,变‘短板’为‘潜力板’,把清水河片区的壮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努力干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表示,针对清水河重点片区,罗湖将坚持“以大片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理念,对标最高最好最优,“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高水平促进产城融合、高标准配建市政设施、高质量推动协调发展”,牢记“二次开发就是终极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空间,塑造新时代城区风貌,将这里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对标一流国际视野

倾力打造清水河新兴产业聚集区

在10月举行的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攻坚动员大会上,罗湖公布了《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工作任务(2019—2020)》,在空间拓展、项目建设、重点更新单元、产业发展、规划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了38项具体任务。如今两个月过去,罗湖区铆足了劲儿,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加速推进之中。

清水河片区规划效果图(以政府最终公告为准)。

12月19日论坛上,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工作进展。截至目前,清水河片区已基本完成上层规划研究,准备上报市政府审批;深汕高铁、深汕城际两站合一,已基本确定在清水河设站;地铁14号线全面动工建设,规划建设17号线、25号线;T1、T2中运量轨道交通正在开展前期规划研究,届时,清水河将形成轨道交通7线换乘。清水河、大小坑水库排洪河两条河道复明正在加快推进。片区中粮地块、地铁清水河站周边业主以及4个城中村更新热情高涨,将纳入42万平方米重点更新单元范围,目前正开展计划申报;宝能、澳康达等已列入更新计划项目,正在编制和申报更新单元规划;清水河生活小区等住宅小区将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片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站城立体联动建设正在强力推进。“现在走进清水河片区,处处都能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场面。”

“笋岗—清水河是罗湖唯一重点开发区域,也是深圳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罗湖发展的新旗帜。独一无二的交通区位、产业和生态基础,奠定了清水河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中枢的独特优势,我们希望释放清水河的全部潜力,打造一座清水河未来科创智慧城,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主平台与应用先导区,以及代表罗湖区未来、独具山水特色的新一代城市中心区。”《清水河科创智慧城综合规划》起草方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中介绍了“罗湖智峰·山水慧城——清水河科创智慧城综合规划”的构想。

据介绍,“罗湖智峰”主要指打造湾区下一代人工智能中枢和创新引擎、AI基础及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山水慧城”强调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由一片水脉绿网将片区的银湖山、红岗公园、洪湖公园、布吉河有机链接,实现疏密有致、趣意盎然的城市中心景致。通过二者有机结合,实现清水河片区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双示范效应。

按下清水河北部中心的快进键,清水河重点更新单元将致力于打造成为“站城一体共建典范、湾区产业合作典范、创新驱动发展典范”。其中,产业方面,2018年,清水河被市政府授牌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未来,清水河片区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AI+),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与特色小镇。依托银湖山谷地带,规划建设试飞试验基础设施,挖掘小坑水库周边空间,引进重点实验室与研究机构,并改造红岗公园,打造科技主题公园。同时,依托清水河多条道路修建,融入5G商用、无人驾驶、多元信息采集、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未来的清水河片区拟通过构建立体化道路网络系统,实现片区地上、地下复合开发建设,打通对外交通瓶颈,打造快速畅达的道路网络体系。

众多行业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为清水河重点片区发展出谋划策。

据了解,罗湖将把此次论坛中专家学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吸纳,更好地指导开展清水河片区下一阶段的工作。通过此次会议,广泛凝心聚力、集思纳言,有力助力罗湖全面振兴发展,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新征程中奋勇担当、勇争先锋。

【读特新闻+】

专家观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

发掘地区特色形成独特辨识度

“清水河片区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创新产业能级不足,众创空间、创新社区、孵化器等空间形态少,从已有更新项目的规划来看,科研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平台等创新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表示。

王泽坚认为空间规划要发挥城市设计的统筹作用,让城市更新作为重要的实施手段,增加民生设施、文化设施等公共配套的配置。“清水河与周边衔接地区,如与北侧布吉片区、南侧笋岗片区、东侧布心片区都要加强联系。片区规划要发掘地区特色要素,把握历史性的城市更新机会,整合山水城资源,形成有辨识度和独特性的重点区域。”他表示,同时还要重视生态安全格局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修复,遵循立体开发的理念,重点关注地下空间,充分考虑轨道建设时序和地块更新时序。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许安之:

注重生态协调打造“山水城一体化”城区

“罗湖拥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优质生态资源,清水河西依银湖山、东临布吉河,规划范围内拟复明清水河、大坑水库排洪河等水系,具有打造特色山、水、城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许安之介绍。

许安之认为,清水河片区的开发建设应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水系复明和红岗公园等景观资源,打造“山水城一体化”的优美城区,起到先行示范区的作用。同时,清水河交通枢纽应以站城一体化为建设目标,让交通换乘更加方便、快捷,得以无缝连接。此外,可以串联银湖山公园、红岗公园、围岭公园等自然资源,打造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带,成为罗湖区北部高品质慢行系统的范例。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片区幸福感

“清水河片区是罗湖区绝无仅有的一块战略储备空间,到今天显得更加珍贵,所以一定要站在全市、全区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表示。

“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更长远的还是要看它的空间品质、质量及民生幸福感,这些才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拥有竞争力的基础。”邹兵认为,创业空间、创业环境、创业成本都会影响企业的入驻,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片区是否拥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是否可以实现居住、生产、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的平衡。“如果片区完善了配套设施,在减少上班族通勤时间的同时,可以缓解轨道交通的压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英国奥雅纳公司董事、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

开展专题研究突出智慧元素

“清水河片区规划考虑非常全面。”英国奥雅纳公司董事、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从规划的角度提出,对该片区开展规划的同时要对片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包括产业、业态及招商策略方向进行专题研究,“因为不同的业态对空间的影响,对交通组织、建筑形态的要求都不一样。”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24小时的活力区’,怎样才能激发交通枢纽的经济效益,构建‘城市门户客厅’?”张祺提出,要有前瞻性,突出片区的智慧元素。他认为,数字经济产业需要全新的产业承载空间。催生全新的城市数字空间,可以通过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区、营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优质城市人居空间来聚集数字经济,在控制城市发展土地边界的同时,打破数字边界,实现共享化、互联化。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卫东:

重视交通改善和产业引入

“清水河片区虽然已经是城市中心区了,但该片区的地理条件束缚了它的发展,导致长时期比较难以融入城市。”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卫东认为,交通能力是该片区在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建议,应高度重视交通问题,打通片区东部、西部、南部的交通联系,包括研究地下交通组织方式。

黄卫东建议,在清水河片区未来产业发展上,政府要对产业类型进行探讨和筛选,和其他重点片区错位发展,同时,结合产业转型来提供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和平台,以更加开放的产业引入方式培育出适合清水河发展的产业。他提出,政府应加大更多的绿色空间、公共空间及公共产品的供应,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充分考虑人居环境与空间、产业的协调。此外,政府储备用地的规划和建设应对片区开发起到触媒作用,激发片区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覃矞:

打造高效集约的站城一体化枢纽

“清水河片区原来受泥岗路的分割,处于罗湖区的尽端,城市发展不太受到重视。如今,作为罗湖区市级重点开发建设区域,该片区承载着引领罗湖强心外溢、创新转型的重大使命,迎来了新生。”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覃矞表示,此次研讨会上分享交流的几个规划设计理念超前,愿景美好,令人鼓舞。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打造站城一体化枢纽的建议。“清水河片区聚集众多轨道设施,站城一体化设计能够最大程度高效集约地打造快速转换、充满活力的立体城市公共空间,呈现令人印象深刻的门户形象。”覃矞认为,清水河枢纽的建设不单单只服务清水河片区,更是全市性交通枢纽。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广泛考虑周边片区交通联系,可以通过地下人行通道与草埔地铁站衔接。通过优化布吉路出入口设计,辐射草埔村、布心等片区,进一步服务整个罗湖。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达志:

形成产业居住消费全立体的全域空间

“清水河片区是市政府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规划要有战略高度和战略视角。”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达志建议:在时间视点上,规划时效性应考虑到本世纪中叶;在空间视点上,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的创新模式起到示范作用;在城区发展的视点上,应分析最稀缺、最制约发展的短板,并进行补足;在产业布局的视点下,要尽量腾挪出有效空间,实现新兴产业布局的主体突破,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对于清水河片区规划的策略和思路,魏达志认为,要全力填补罗湖的城区短板和增长几何,以战略产业布局为主,大幅提升新兴产业的用地比例;要在土地稀缺的前提下,向天空、向地下要空间,形成立体产业、立体居住、立体消费的全域空间;引进智能大脑、大数据、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全力应用开发产、城一体的设计理念,将消费与服务融入到产业空间中。

来源: 读特 记者 冯庆 张思奇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