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行】名师分享课改经验成果 共商教改创新大计

  •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9/12/14 14:12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12月13日下午,中国(深圳·罗湖)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论坛第二分论坛在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如期举行。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省内外教改专家、名师齐聚一堂,共商教改创新大计,探索“课堂革命”理论和实践规律,分享课改经验成果。

       创新实践从“课堂转型”开始

经历“落地,做实,生根”三个阶段

罗湖高级中学分论坛活动主要有三个环节。首先是经验分享,依次有:深圳市东晓小学陈荪主任 《东晓的“课堂革命”的校本实践》、深圳市红桂中学凌志伟校长《基于根基教育的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罗湖外语学校宁革校长《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联网+学本课堂实践》、罗湖高级中学李春娥校长 《“课堂革命”的实践与反思》、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林炳雄副院长《“习本课堂”:未来课堂新理念新方法》;第二个环节是研讨课展示交流,总共14节研讨课,其中罗湖高级中学推出了12节,覆盖高一文化课9大学科、高一全年级12个班级,展示了罗高课改实践的强大阵容。第三个环节是专家高端点评和领导总结。

罗湖高级中学“课堂革命”创新实践从“课堂转型”开始,小步快走,经历了“落地,做实,生根”三个阶段,把课改的要求转化为老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李春娥谈到,在“落地”阶段,我们帮助老师们多看。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外出学习上,可说是不惜血本。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哪个地方有比较认可的经验,我校就奔哪个地方去。单科有经验的,就派专人去;学校整体有经验的,就组团去,最大的组团接近30人,我们的老师几乎都出去学习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把10多名不同层面的专业高手请到学校,边讲学介绍经验,边看课指导。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化解了老师们面对课改的畏惧感,增强了课改信心,萌发了也想试一试的念头;在“做实”阶段,我们鼓励老师们多探。罗高课堂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追问“罗高课堂五要素”,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二是引进先进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一方面鼓励老师们大胆探索,主动去发现好课,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感悟。另一方面成立课改俱乐部,“组团打磨”。课堂转型实践初见成效,鹿鸣讲坛、多师课堂、分层辅导、专家串讲、前置学习、小组学习等创新课堂形式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在“生根”阶段,我们激励老师们多研。通过落实课改能够衍生出学校发展更有价值的东西,让课改这粒种子长出根系来。比如学校的办学特色,比如有教学风格的队伍等。通过课改俱乐部的运作,我们的老师基本都走上了研究型的成长之路。

课程建设更加贴近学生

构建“1+3+1”多元课程体系

罗高课改不仅看准课堂,还着眼于课程,把课程架构的建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活力。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已经不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罗湖高级中学重视学生发展的选择性,为学生量身定制,构建了“1+3+1”多元课程体系,让每一位罗高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第一个“1”是指文化课;“3”是指美术、音乐、传媒、体育、小语种等;第三个“1”是指国际理解教育。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罗高既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开设了校本必修“五个一”: 写一手好字,精通一项体育技能,学会一门乐器,每月看一本好书,每学期看10部经典电影;又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开设多种选修课程:美术、音乐、传媒、体育、日语、国际理解等。新课程体系建设,焕发出了老师们创新的热情和价值感,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课程建设更加贴近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再好的理念都必须靠活动引领,靠活动落地生根;如何把课改意志转化为师生活动成长的能力?这是罗高校长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罗高几乎每周都有活动,既有关注学生生涯成长的综合社团活动,又有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赛课、听课、评课活动。让活动说话,让活动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电影走进课堂,活动为课堂内涵充值。罗高开设电影课,每周五下午为上课时间。学生间周看一次电影,开展一次影评活动,看电影成为校本必修课。罗高不仅开设电影课,还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书法课、戏剧课、茶艺课、鹿鸣讲坛等,把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引入校本课堂,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生动起来。学校积极倡导学生社团活动,现在学生社团达到23个。

证交所里上课,活动向课堂外延延伸。罗高课堂不止在学校,还向校外延伸,把课堂搬到社区、大学、银行乃至大自然等,让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远方。到证交所上政治课,也许不是罗高首创,但确为学校社会实践之必须。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组织不同区域的研学旅行,如美术生上江西婺源,传媒生上北京传媒大学,高一新生上井冈山等。

活动常态化,追求仪式感。罗高活动很多,有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典礼教育活动、节日庆典活动、文化节活动、学科周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奔着一个目的,那就是育人。罗高的每一项活动都非常重视“仪式感”, 让师生的成长看得见;追求活动细节的完美,让仪式走进师生内心深处。学校检验仪式感的标准,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头皮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

来源: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刘嘉敏 编辑 彭桂红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