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东方尊峪、幸福里这种顶级住宅,泵房也不行吗?当时怎么验收的?”“维修的权力属于谁,如果水泵爆了,是不是由区政府负责?”“每个物业都有维修基金,这些泵房是否属于维修对象?”
罗湖区人大代表廖耀雄连续三个问题,让台上“答辩”的罗湖区水务局负责人倍感压力。他向在场42位省、市、区人大代表、专家代表、居民代表等组成的78位评委详细解释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必要性,以及改造小区名单的确认依据。
11月29日,罗湖区水务局、区前期办、区建筑工务局等5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了10个政府投资民生项目,涉及群众密切关注的教育、交通、环境、医疗、文体等领域。在此次评估论证会召开前,罗湖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积极参与民生项目调研,通过实地视察、开座谈会、走访社区和选民等方式,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到当天的会议上。
经过一整天的评估论证以及评委投票,“罗湖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等10个项目被纳入2020年罗湖区政府投资计划。
首创民生项目事前评估制度10个项目接受现场论证
制定民生项目前需要经过人大评估论证,再交由政府审议、人大表决,这一制度2013年开始在罗湖实行,在广东省、深圳市均属首创,到目前共有115个民生项目通过论证,使政府公共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罗湖区人大代表毛达雁道出了各位代表的心声。今年,由各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在前期组织人大代表和市民代表形成调研小组,对参与论证的民生项目逐一走访,并通过座谈会了解民情民意。这些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都被完整呈现在论证会上。
人大代表调研汇报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参与论证的10个项目负责单位,需要在6分钟内介绍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情况。汇报完毕,评委再提出相应意见,由各单位负责人回答,每次提问、答疑都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
当天,10个政府投资民生项目接受现场论证。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呈现更多信息,大家都是快速发表意见。部分发言人在发言结束时意犹未尽,被主持人提醒时间已到后还想补充几句。有代表甚至不等话筒传来直接“开嗓”,大声讲出自己的疑问。最终,参与本次论证会的10个民生项目全部通过投票。
探索民生项目全过程监督事前监督实行“双组长”制度
从事前评估到事后绩效测评,近年来,罗湖区在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完善政府投资民生项目全过程监督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和有力实践。一是人大代表评估论证“管好项目产生”,二是人大常委会专项督办“管好项目建设”,三是多方满意度测评“管好项目成效”。通过“三管齐下”,打造了项目事前、事中、事后人大代表和群众监督全链条,有力地保障了政府投资民生项目实施的效果。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熊国伟表示,每一年,区人大常委会都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行深化完善和创新。去年,区人大创新事后监督模式,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经过人大代表评估论证并已竣工的53个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中,选择了规模较大、行业代表性较强的8个大项目共12个小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区人大再度创新事前监督模式,实行“双组长”制度,由常委会两名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人大机关办公室、各工委主任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同时担任10个调研小组的组长,强化组织领导。同时采取“条块结合”,利用机关工委专业优势及街道工委属地管理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使这项工作更有抓手、更接地气。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姚淑慧 编辑 李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