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府合同在监管下运行 罗湖在全国率先做了这件事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19/10/31 15:55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随着市场化改革加快,政府治理方式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以政府合同形式让渡给社会机构来满足公众需求,特别是罗湖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惠民生、补短板工作,政府合同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和老百姓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以环卫清扫保洁服务合同为例,去年一段时间,罗湖一度在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排名靠后。为此相关部门专门对清扫保洁外包服务合同进行履约检查,深入查找分析原因,围绕合同监管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了完善,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履约监管,在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下,今年大部分街道在全市环卫测评中的名次突飞猛进。

通过对合同的履约检查,发现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缺制度规范、缺合规管控、缺履约监管、缺数据分析、缺结果运用等现象,导致政府合同履约质量不高、财政资金浪费、公共服务不到位,甚至产生廉政风险。

罗湖区委区政府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立行立改,从2018年起推进政府履约合同监管改革,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可以说,是一项民之所系、现实所需、刀刃向内的改革。”罗湖区财政局副局长徐晶说。

罗湖区委区政府从2018年起推进政府履约合同监管改革,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

全闭环监管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罗湖区在深调研基础上,引入企业合同管理先进理念进行政府合同履约的监管改革,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合同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每个环节注入风险管控要点,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闭环监管机制。

全闭环怎么做?从政府合同的编制到合同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检查、合同付款到合同后评估,这就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在每个环节里面有什么漏洞呢?以合同编制和合同审批环节为例,我们发现政府合同有一些是供应商提供的,这些合同可能更多保护的是乙方的权利,政府的权益有可能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

徐晶表示,针对这一风险点,改革在合同编制的环节把合同先分类,再根据每一类定制不同的合同范本。“在合同的审批环节,我们还制定了规范的审批流程,并且建立合法性审查机制,通过合同管理平台,3秒钟进行智能审核合同文本。通过管控这些风险要点,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闭环的监管机制。”

搭建全国首个

智能化合同监管平台

改革的思路有了,怎么来实现呢?徐晶将其概括为三个新:新制度、新平台、新作为。新制度即建章立制,把改革思路制度化。去年,罗湖区政府出台了《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合同监督管理办法》,解决了上位法笼统、操作性不强、管理没有依据等问题。今年,罗湖区又陆续推出了一些事前、事中、事后的制度,里面也不乏一些新颖的制度设计。

“例如设立合同履约星级评价机制,将海量的政府支出类合同分成工程、货物、服务三大类30个小类,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别建立不同的评估项目,嵌入合同平台。由合同承办单位在履约结束以后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打分,综合生成服务商的星级评价,就有点类似于淘宝卖家的等级,好评差评一目了然。”徐晶举例说。

制度有了,怎么实现呢?答案就是建立新平台。罗湖区搭建了全国首个智能化的合同监管平台。据了解,在改革前政府合同都是由各个承办部门管理,区政府无法全面掌握已经签订有效的政府合同信息,更谈不上有效的监管。“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建立了合同监管系统,实现了统一备案的目标,今年再继续升级成2.0版,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构建出来的2.0信息化监管平台,努力实现全面、智能、共享三大功能特点。”

智能化手段让合同

拥有专属“法律机器人”

全面、智能、共享如何体现?具体而言,该监管平台覆盖党政机关、街道、学校、医院等197个财政预算单位;全集中备案,合同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政府合同都需要承办部门在合同平台上进行集中备案;全过程留痕,政府合同的审批、签订、备案、履行、付款等各环节全部实现电子化,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可留痕、可溯源、可追踪。

平台最大的亮点则是智能。政府合同是海量的,仅依靠传统的手段管不了,也管不好。现在有了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可以用智能化的手段来进行监管。例如,在智能审核合同文本上,罗湖区运用最新的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合同的合规性、严重风险、一般风险、缺失条款等四大方面1093项风险的智能检测,实现了3秒智能审核合同文本,相当于有了一个法律机器人。如果某一个单位的合同里面发现缺少一些追责的条款,以后可能会产生法律纠纷,法律机器人就会提示合同承办人要完善这个合同。

智能化的手段,也有效提升了合同监管效率。政府采购合同里面最敏感的就是价格,怎么样在海量的合同里面发现价格过高的问题呢?罗湖区通过该平台和社会上的多个信息进行连接,根据价格的波动建立一个规则训练库,同时智能提取履约节点进行智能分析,如果发现价格过高的异常情况,系统能够智能地发出预警,提示相关的部门进行检查,提升检查的精确度。

第三个功能即共享,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创新利用,实现政府高效协同运作。一是在物理形式上打破各系统的壁垒,可以减少重复录入,实现多部门多系统业务协同,二是在数据赋能上,打破部门数据的碎片化,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使各个部门的数据形成相互印证的逻辑链条,这样就可以成为智能监管的有力手段。接下来,罗湖区还将陆续和政府采购系统、政府资产管理系统、政府投资监管系统等进行互联互通。

成效

切实防住了

政府合同的

法律风险

经过一年多改革,罗湖区合同监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切实防住了政府合同的法律风险,建立了比较明确的合法性审查的标准。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生因政府合同签订不当而导致的败诉或赔偿情况。同时,重点对一些供应商在政府合同履行中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货不对板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并且采取联合约谈、督促整改等各种手段挽回了财政资金的损失,并且将一些不诚信的供应商列入了政府采购诚信档案黑名单。

这一年多以来,合同承办部门也普遍增强了风险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合同履约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这项改革还在进行时,罗湖将紧紧抓住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机遇,大胆探索,不断推进,以改革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提升,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改革成果。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