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小改革惠及大民生

  • 来源:    2019/10/29 15:5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位于罗湖区的铁路小区始建于1982年,是无物管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缺乏、卫生清洁不足、消防隐患丛生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小区居民。2018年4月,罗湖区通过适度扶持支持,将具有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的区属国企引进小区,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现在小区的卫生越来越好了,垃圾少了,地方干净了,大家交管理费的热情也很高。”小区居民表示。

罗湖现在仍有100多个小区没有物管,将争取一两年内实现小区物管全覆盖。鲁力摄

这是罗湖实施物业管理改革的重要成果。10月24日,罗湖“双周发布”举行物业管理改革和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改革专场。罗湖区委基层治理办、区财政局分别就物业管理改革和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改革进行发布。

建区40年来,改革一直是罗湖破解瓶颈、攻坚克难的关键一招。近年来,罗湖推出了60项区级重点改革和491项微改革,其中旧改、棚改、医改、教改、合同履约监管、基层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改革,不断擦亮“罗湖改革”的金字招牌,助推罗湖振兴发展。在改革创新绩效考核中,罗湖区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一。

物业管理改革

两年内实现小区物管全覆盖

10月22日,罗湖区召开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推进大会暨2018年度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表彰大会,授予285个表现突出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创新贡献单位”“物业创新优秀单位”“物业创新先进单位”“物业创新达标单位”称号,并发放扶持资金688万元。

物业管理企业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罗湖区是物业管理的发源地,全国第一个物业管理小区、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第一个业主委员会都诞生于此。但目前,罗湖物业管理服务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例如,罗湖现在仍有100多个小区没有物管,而一些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不高、不能让居民满意、物业服务缺乏监督等。

“物业管理不规范会导致小区内矛盾多发。”罗湖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区委基层治理办)主任何伟文表示。根据统计,街道一级收到的信访投诉,60%以上是由于小区生活矛盾纠纷引起的。

对此,从2016年开始,罗湖区以物业服务企业为主要抓手,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从“硬件”入手,罗湖区提出,在3年内投入1.042亿元对无物管小区进行基础设施的综合整治,基本解决老旧小区的治安、消防、卫生、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补齐民生短板。

湖区计划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公开招标物业服务企业进驻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约定职责。

目前,已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两家优质物业服务企业,拟入驻126个无物管老旧小区,目前已有93个无物管老旧小区同意物业服务企业入驻,占比达74%。“尽量争取在一两年时间达到物业服务全面覆盖。”何伟文说。

罗湖探索全省推广

罗湖还创新建立了物业激励制度,每年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一次考评:对获得优秀、先进、达标的小区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单位还可以增加扶持资金,最高可达20万元。在2018年的考评中,名骏豪庭物业管理处获评“物管创新贡献单位”,获得扶持资金10万元。“奖励办法把罗湖所有的物业公司都带动起来了,大家热情都很高。”何伟文表示。

“由物业企业来承接公共服务,可以更好地把政府服务延伸到小区,真正实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何伟文介绍,目前,罗湖已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开展重点人员管理、网格信息采集、邻里纠纷调解、安全生产巡查、垃圾分类管理、文明养犬管理6项政府服务事项。

此外,罗湖区制定了党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构建以物业服务企业党员、业委会党员、居民小组党员和居民党员为主的“四位一体”党建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目前,罗湖全区居民小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已达99%。

自实施以来,罗湖物业管理改革成效显著:2018年罗湖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62.4%;接报火警241起、火灾44起,分别下降了21.2%、12.4%;居民满意度提升,物业矛盾纠纷逐年下降。2019年,罗湖物业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工作被列入广东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实践创新项目”,探索在全省推广。

政府合同监管改革

建立全闭环监管机制

2018年,罗湖区在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中排名一直不理想。于是,相关部门对清扫保洁外包服务合同进行履约检查,深入查找分析原因。根据合同监管中的问题,对采购需求中的合同服务内容、设备要求、履约标准等进行了完善,并加强履约监管。今年,罗湖区大部分街道的环境卫生指数排名大幅提升。

政府合同看似陌生,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化改革加快,政府治理方式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以政府合同形式让渡给社会机构来满足公众需求。

近年来,罗湖政府合同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但是制度规范、合规管控、履约监管、数据分析、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欠缺,往往造成政府合同履约质量不高、财政资金浪费、公共服务不到位,甚至产生廉政风险。

“罗湖区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立行立改。从2018年起,推进政府履约合同监管改革,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罗湖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晶表示,罗湖引入企业合同管理先进理念来进行政府合同履约的监管改革,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闭环监管机制。

2018年,罗湖区政府出台了《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其中不乏一些新颖的制度设计。合同履约星级评价机制就是一项。该机制将政府支出类合同分成工程、货物、服务三大类30个小类,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别建立不同的评估项目,嵌入合同平台,综合生成服务商的星级评价,“有点类似于淘宝卖家的等级。”徐晶表示。

实现3秒智能审核合同文本

同时,罗湖区搭建了全国首个智能化的合同监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努力实现“全面、智能、共享”三大功能特点。这个监管平台覆盖党政机关、街道、学校、医院等197个财政预算单位,所有合同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政府合同都集中备案,并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可留痕、可溯源、可追踪。

平台还采用智能化手段来监管合作。以合同文本为例,通过最新的智能语义分析技术,可以对合同的合规性、严重风险、一般风险、缺失条款等四大方面1093项风险的智能检测,实现3秒智能审核合同文本,“相当于一个法律机器人。”徐晶说。

该平台还能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创新利用,实现政府高效协同运作。在物理形式上打破各系统的壁垒,可以减少重复录入;在数据赋能上,可以使各个部门的数据形成相互印证的逻辑链条,成为智能监管的有力手段。

今年,罗湖区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政府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协助检查。目前,已经检查的项目有44个,涉及合同800多份,检查率大幅度提高。

徐晶表示,通过改革,切实防住了政府合同的法律风险。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生因政府合同签订不当而导致的败诉或赔偿情况。此外,检查发现了部分供应商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货不对板的情况,挽回了财政资金的损失,并将不诚信的供应商列入政府采购诚信档案“黑名单”。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夏凡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