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建设按下“加速键”

  • 来源:深圳晚报    2019/09/25 10:01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新学期开学,罗湖区居民肇先生的儿子升上了五年级,他和孩子一起满怀喜悦地走进了崭新的向西小学校园。从老校区到文锦中学的借用教室,再到拥有高科技教学设备的各类教室和功能室,更美、更绿、更宽敞的向西小学新校园令他和孩子都特别激动。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肇先生说自己感受更为深切,作为在罗湖区生活了15年的居民,他见证了罗湖区的蝶变。罗湖人的福利有很多,比如近年来罗湖人多次收到民生“大礼包”、社区治理新举措越来越多、周末文明活动越来越多,“罗湖家园越来越美好”。

▲罗湖医改持续推进,罗湖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已经成为常态。

罗湖志愿者代表登台接受旗帜,倡议罗湖居民加入到文明队伍中来。

三年投资301亿元罗湖民生建设有温度

在教育方面,罗湖区一向是大手笔。在今年9月10日庆祝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大会上,罗湖区负责人表示,罗湖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比逐年提高,超三分之一的区财政投入教育,教育支出占比历年位居深圳市十个区(新区)之首。

统计数据表明,罗湖区今秋新学年小一扩班86个,新增学位4300个;初一扩班33个,新增学位1749个。

这背后,是罗湖区多方发力,优先保证教育用地规划的不懈努力。更长远来说,2022年前,罗湖区将完成新改扩建学校9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0600个;将高标准、高起点新建每一所学校,打造一批“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将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精心打造一所未来教育实验学校;将加快出台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与综合保障办法,加大力度引进名优教师、名优校长……

罗湖区关于民生的谋划一直是正在进行时,《深圳市罗湖区“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罗湖区从教育、医疗卫生、综合交通、市容生态环境、城区安全治理、治水提质、文体惠民、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基层基础设施十大领域实施“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加快推进136个项目建设,2018~2020年计划投资301亿元。

这份计划,如今正逐渐变为现实。罗湖教育各项筹划落地,罗湖医改起步更早,已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形成了诸多品牌,如在医养融合方面,通过健康宣教、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打造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机构支撑、社区示范、居家签约、“互联网+”等6种健康养老模式。

此外,民生诸多利好不断,今年7月罗湖区环境卫生指数跃居全市第二;罗湖区已有88个公园,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梧桐山公园等;地铁5号线西延线在8月开工,站点含位于罗湖区的东门路站、建设路站、大剧院站3站……

从“独唱”到“大合唱”罗湖社区治理格局有宽度

说到民生,罗湖区居民最熟悉的莫过于身边的民生微实事。今年4月,罗湖区10个街道的83个社区,通过“互联网+”及各式各样的线下方式征集项目共1101个,涉及金额9830万元。这些项目目前正在各社区火热开展中。作为罗湖社区治理的一个有力抓手,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出炉和实施都广泛调动了各方力量,把政府部门、热心居民、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编织出罗湖社区共同行动的纽带,保障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必需的居民介入深度和主体参与广度。

在罗湖区东湖街道的东乐社区,各类民生微实事频繁带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该社区还以老年人协会为基础,组建了老年人体育健身队、合唱队、义务巡逻队等16支队伍,会员205名,去年开展或参与文化、体育、服务等活动近800场,获得近200个奖项。

尤其值得点赞的是,东乐社区组建了东乐社区公益基金,通过“感恩邻里·真情相伴”邻里节等多种形式筹集善款,善款用来扶危济困、奖励社会正能量行为,已帮扶了遭遇重病的环卫工人、社区居民,奖励了诸多优秀学子等。

翠竹街道的民新社区9月18日举办了“建义仓、行义集,融邻里、暖民新”系列活动首场义集义卖活动。这些义卖品几乎都是民新社区的“社工+义工(党员志愿者)”联动,参加定期组织的手工活动、知识讲座等形成的成品。义卖资金和手工成品是他们上门探访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资金来源和探访物资。这种形式培育了大批义工骨干,以党心凝聚民心,全力营造民新大家庭的温馨氛围,推动了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民新社区“双工联动”探访活动还在深圳市“2018年民生微实事百姓口碑榜”评选活动中,荣获“社区百强项目”称号。

走入罗湖区基层社区,居民的活跃程度非常高,比如文华社区拥有近千名注册义工,每个活动义工报名总是“秒抢”;新秀社区广场舞大妈曾经“扰民”,后来多方商议共同签订了“文化公约”;笋岗社区培训了“笋岗十景”社区导览员,让家园意识深入人心;立新社区居民与设计专家和人大代表等一起用脚步丈量社区,参与微改造,让家园越来越美。

罗湖文明创建有深度营造家园情怀培育文明风尚

民生短板逐步补齐,市容环境提升加速,社区居民越来越活跃,各类创文活动多次上演,罗湖区文明风尚的亮点逐步显现。

近期,罗湖区很多街道、社区都用各种方式推进创文行动。9月16日上午,东门街道负责人前往东门社区、城东社区,带头开展“每日一小时行走东门”行动,现场检查了文明城市测评中经常失分的“脏乱差”区域和反复出现的“老大难”问题,对“行走”过程中发现的背街小巷的散落烟头、垃圾收集点垃圾清理不及时、小广告乱张贴等不文明现象,第一时间进行了具体指导,并要求各责任部门、社区第一时间整改到位。

同步进行的,还有罗湖区市民文明素养培训系列活动,活动陆续走进罗湖区图书馆、街道、社区、学校,主题多样化,邀请旅行达人开讲行走中的文明、国学达人开讲经典中的文明、环保达人讲述变废为宝的种种方式方法等。9月19日的培训活动还邀请文化学者段亚兵为南湖街道的“美好社区联络员”开讲《与众不同的中华文明》。2018年以来,南湖街道召集居民、企业员工、物业服务人员等各行各业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组成“美好社区联络员”队伍。他们行走在南湖街道的大街小巷,积极宣传文明创建,并把文明创建的“种子”播撒出去。

在培育文明风尚方面,罗湖区更是依靠16万名注册志愿者、400余个各种类型志愿者服务队进行开展。9月20日16时,“志愿罗湖,文明同行”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大型倡议活动上,百名罗湖义工代表现身,集体宣读倡议书,来自口岸U站、医院健康U站、文体U站等志愿者,和交通文明志愿者、绿色环保出行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代表登台,接过了象征带头推动文明创建的旗帜。

就是这样的大手笔筹划、持续推进的革新、坚持不懈的努力,让罗湖家园建设更有温度、宽度、深度,让居民感受到踏踏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40岁的罗湖区更加美丽。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 易芬 欧阳煦 编辑 李慧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