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处暑时节,正是农作物收成之时。走在陆丰市北池村,绿油油的蔬菜基地已结满辣椒,村民们正忙着收割,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放牛娃”看着家中越来越壮大的“牛群”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傍晚时分,崭新的北池村农贸市场热闹起来,卖菜声卖肉声不绝于耳;最显眼的“庞然大物”混凝土搅拌站车来车往,它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扶贫车间”……
这是记者最近在罗湖区东门街道对口帮扶点陆丰市甲西镇北池村实地看到的场景。实施精准扶贫三年来,东门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促扶贫为切入点,着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在改善教学环境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工作,精心筹划打出四张特色“牌”,也迎来“收成”之时。目前,北池村196户贫困户已顺利脱贫165户(800人)。
村口颇有规模的“扶贫车间”远近闻名。
第一张“牌”:人文牌
北池村是广东省贫困村,全村1298户,户籍人口70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6户1024人。长期以来,该村主要以种养为业,经济收入低下,“10年换了9任书记”。
“先把党群中心建起来,村委也有一个办公、为村民服务的地方。”2016年,罗湖区东门街道党工委在实地考察北池村,发现村委办公挤在北池小学,没有固定场所时,立即决定资建北池村党群服务中心,如今,该中心也是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派驻北池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张颂是个“老扶贫”,自2013年就扎根在扶贫一线,2016年5月来到北池村后,经过走家串户、深入调查,精心设计的“扶贫超市”随之“出炉”。
“北池小学厕所改造4.5万”“爱心文具捐赠3万”“购买校鞋4万”“贫困户通电费2万”……扶贫工作队把涉及民生、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微小型项目包装成一件件“商品”,东门街道党工委发动东门商会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认购”,为北池村送去“一连串”的爱心和关怀。截至目前,东门街道党工委通过自筹及发动社会力量已陆续为北池村捐资捐物价值146万多元。
正在开展的荔枝嫁接给村民带来致富新希望。
第二张“牌”:励志牌
今年68岁的贫困户蔡国珍可以说是村里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2017年东门街道党工委在村里搞了一场“黄牛拍卖大会”,让蔡国珍着实火了一把。
老蔡人称“蔡和尚”,家境贫寒,住在离村里2公里多远的砖房里,家中20多年没有通电,晚上只靠一盏煤油灯照明。平日里,老蔡种些稻谷、红薯自足,因为穷,两任老婆都跟他离了婚,剩下一个智障的儿子与他相依为命。不过,老蔡会养牛,还懂配种、接生,家里养了两头大黄牛。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了解到情况后,东门街道党工委立即发动辖区的热心企业和社区积极赞助,不仅给他家通了电,还送来了冰箱、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电,老蔡感激不尽,给东门街道写了封密密麻麻的感谢信,用他的话说,“终于在电视里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为了鼓励他发挥养牛专长,让村民积极发展农副业,2017年,东门街道党工委专门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场“以买代捐”的“黄牛拍卖大会”。那天,老蔡养的两头黄牛出尽了“风头”,当场被东门街道组织的爱心企业家以2万多元的价格“拍”走了。
这下,老蔡养牛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立志要发挥专长勤劳致富,一年多的时间,老蔡就成了“养牛大户”,如今已经有30多头牛了!村民们也看得心痒痒。
贫困户在新建的北池村农贸市场卖菜可免交租金。
第三张“牌”:“吸睛”牌
要说北池村最“吸睛”的扶贫项目,就是位于村口的“恒业混凝土搅拌站”。与一般搅拌站不同,这是东门街道党工委和村“两委”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引进的汕尾第一家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也是陆丰市首个村级“扶贫车间”,目前是甲西镇最大的产业投资项目。
搅拌站占地9000平方米,于2017年动工,年底投产,两条生产线24小时开工,每小时产量达480立方米,如今在此就业的员工有40多人,其中村民和贫困户有十几人。
“每个月工资3500多,觉得生活压力没那么大了。”今年47岁的贫困户蔡金贵在搅拌站打工,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全靠种田养鸡过活,只能算填饱肚子,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上班,生活有了新盼头。
搅拌站落地北池村,不仅可以解决村民和贫困户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也为村里增添了一个可持久发展的特色产业。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其中统筹省里的扶贫资金参股600万元,每年可分红48万元。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年可以从这个项目中享受户均分红3000多元。
“现在农村确实大有可为。”搅拌站负责人、本地乡贤郑俊雄直言,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陆丰当地的市政工程、地产项目、民宅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混凝土,预计到今年底搅拌站产量可达2万立方米左右,销售额可达七八百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市场会非常可观。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东门街道党工委共统筹省级扶贫开发资金840万元投入到资产性收益项目,其中600万元投入到“恒业混凝土搅拌站”,100万元投入到北池村农贸市场、100万元投入到甲子自来水厂、40万元投入到佳鑫种养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这些项目均按照所投资金的8%作为收益分红,所得分红全部分给有劳力的贫困户。预计到2019年底,有劳力的贫困户每户将获得4000元的分红。
“每月可以赚几百上千元,年底还能收到分红”,在北池村农贸市场卖衣服的贫困户蔡介道家中有四儿一女,其中四个孩子患病,蔡介道曾一度想到轻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重拾信心。
第四张“牌”:升级牌
在北池村一片占地不足20亩的试点荔枝林,新的荔枝品种已经完成嫁接。三年后,“井冈红糯”和“凤山红灯笼”将在此诞生,农户种植的荔枝收入将比原来提高约30倍。
北池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荔枝,但品种多为黑叶,去年丰收时“连5毛一斤都没人要”,市场好时也最多几块钱一斤。今年春节过后,扶贫工作队联系广东省农科院商讨北池村荔枝嫁接一事,专家推荐了两个适宜在当地嫁接的优良品种“井冈红糯”和“凤山红灯笼”。起先,贫困户并不积极,张颂跟村委干部一合计,干脆先小范围开展试点,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
除了对荔枝“升级改造”,提高荔枝的经济价值,今年东门街道党工委一直致力于打“产业牌”,推进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一个1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及村民参与农业种植获得增收。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也非一春之暖。三年的精准扶贫,尽管还有30户贫困户尚未脱贫,但东门街道党工委开展的扶贫工作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却是“扎扎实实看得见的”。
“路变宽了灯更亮了,环境卫生变好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了,农贸市场建好了,特色产业开工了,合作社成立了,村委成员更团结了,贫困户收入逐年提高了,村民也更有干劲了……”这是北池村前任村委书记蔡文俊和新任书记蔡瑞培共同的感受。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卢晓丽 罗文 李涛 编辑 刘嘉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