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圳罗湖区政府发布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旨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辖区人民。
据悉,本次罗湖区发布的民生实事包括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和建设、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改善城区市容环境品质、加强市民安全保障、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城区、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等,涵盖了教育、医疗、住房、交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旨在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其中,在群众普遍关注的住房保障方面,罗湖区将大力推进“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和翠苑花园2、3栋城市更新等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做好面向基本人群住房保障工作,合理制定轮候库疏解方案,紧贴民生需求,加大力度筹集房源,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房9543套、供应1222套。
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表示,罗湖作为老城区,一直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紧缺约束下建设筹集住房新路,通过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城中村综合整治、规模化租赁、盘活存量住房等多主体供给,不断想办法破解老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应的困境,实施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开工和筹集五年工作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缩短建设周期尽早形成供应。
马晓东指出,近年来,罗湖始终坚持做好住房供应分配管理,多渠道保障。供应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6984套。完成审核并入册公租房家庭2.77万户、安居房1.79万户。随着强区放权的改革部署,罗湖区主动担当、强化责任,2018年更是紧贴民生需求,迈出基本住房保障第一步,面向罗湖区户籍在册轮候无房家庭配租236套公租房。年均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货币补贴300户,约270万元,对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据马晓东透露,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要求,下一步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在册轮候库将全面下放至各区,罗湖区要重点补足基本住房保障短板,全面落实住房供应和保障制度,合理制定轮候库疏解方案,尤其对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优先保障,切实承担起基本住房保障的民生责任,实现辖区居民“住有所居”目标。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表示,罗湖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就要直面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找原因、提思路、想办法。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举措系统解决土地资源瓶颈、产业升级困境和民生保障短板等问题。罗湖要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上走在前列,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供给侧发力,将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事业抓实抓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将“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落细落小落实。创建文化强区,高标准推进粤海体育休闲公园和“两馆一中心”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