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医疗人才流动 搭建湾区医联体

  • 来源:广州日报    2019/07/16 09:19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上周六,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罗湖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委员议事厅——聚焦健康湾区和罗湖医改,就罗湖医改经验、湾区医疗技术服务交流、湾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等话题展开探讨。在本次委员议事厅上,如何促进湾区医疗人才流动成为关注焦点,相关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建议从制度设计、科技应用、标准设定等角度进行解决。

罗湖医改重点加强慢病管理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介绍了罗湖医改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经验。“政府的投入保障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前提和基础。”孙喜琢介绍,目前罗湖医院集团探索出建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这就是罗湖区正在进行的医疗资源整合,促进专科、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形成一体化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罗湖医改的一大亮点在于注重做优社康中心。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罗湖辖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4.78名,高于全国和深圳市的平均水平。罗湖区家庭医生团队316个,家庭医生签约53.2万人,而罗湖区注重社区防治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孙喜琢提供的数据,在深圳全市水痘发病人数有增加的情况,罗湖区2018年水痘发病例数较2017年降低27.52%,聚集性疫情减少。而值得关注的是,罗湖区2015年~2018年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人数出现拐点,2018年一改过去三年的持续上升趋势出现下降。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表示,罗湖医改方面,将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加强社区的医疗服务,继续推广家庭医生进校园、进企业,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辖区居民的长期身心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顾东风在肯定罗湖医改举措时表示,罗湖医改探索改变了过去医院以治病、救治危重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保障居民的健康保障为中心。

顾东风表示,罗湖区通过建设医疗集团,实施医保整体打包支付,促使医院集团尽可能地以健康为导向,让老百姓少得病、少住院,减少了个人经济负担,剩下的钱用于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人才培养及拓展医疗服务,其理念和措施值得借鉴推广。

高新技术打造湾区医联体

罗湖医改模式有何亮点可促进健康湾区技术服务交流,湾区医疗卫生该如何协同发展?这也成为出席本次政协议事厅的各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专家学者及政协委员表示,粤、港、澳互认的医生准入标准、可统一使用的保险以及药品流通等方面均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孙喜琢介绍,粤港澳三地聚集了大量的高级医学人才,促进人才交流尤其对于提高深圳的医疗技术水平极为必要。

不过香港医生来内地执业目前获批时间周期较长也受到委员的关注。深圳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建议通过5G、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湾区医联体,以远程会诊的形式解决医生多地之间往返奔波和多点执业的障碍及矛盾,又可挖掘优质医疗资源为湾区居民服务。

广东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秦鉴认为,要想长期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从医学教育抓起,可借鉴香港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方法,为深圳本地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促中医药原创性研究

中医药事业如何促进湾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深圳市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周晓梅表示,目前内地的中医药科研项目与产业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中医药科研继续加强,以促进成果转化。秦鉴则进一步表示,内地中医的优势是规模大起步早,而香港虽然中医教学研究起步晚但相对深入,建议两者优势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的原创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则表示,国家中医药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中医药交流合作,同时提出国家要建立中医药的国际标准体系,中医药发展可以从打造湾区标准开始,进而探索建立国际标准。

深圳医疗发展既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又要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顾东风表示,香港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医疗服务保障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制度值得借鉴,同时还要融合深圳本地的医疗特色,例如罗湖医院集团的医防结合和中西医结合等经验,这样湾区医疗健康发展既有一定的制度先进性,又能够具体落实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 鲍文娟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