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来了 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做?

  •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2019/06/21 09:58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日前,深圳的天气总是像过山车一样,暴雨天与艳阳天交替来袭。这样的天气,也使得一些传染病高发,首当其冲的便是登革热与手足口病。这些疾病应该如何预防?家长和学校等集体单位要怎么做?记者走进罗湖区疾控中心,这些问题统统给你答案。


每年5-10月是深圳登革热流行的高峰期。

  省卫健委发布登革热预警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导致传播和流行。广东是登革热暴发的高发地区,截至6月12日,2019年广东省18个地市共报告240例登革热病例,与2018年同期(44例)相比上升明显。其中,深圳共有54例。6月13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登革热权威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控工作。

  专家评估认为,由于今年广东省受厄尔尼诺影响,雨水偏多,气温偏高,环境非常适合蚊虫孳生,部分地区蚊媒密度较高;且柬埔寨等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呈高发态势,以及暑假临近、人口流动大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省已提前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深圳为当前登革热发生本地传播的高风险地区。

  那么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呢?据了解,在深圳登革热通过白纹伊蚊进行传播,也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蚊子”。这种蚊子喜欢白天在户外活动,积极寻求吸血机会,吸血后喜欢在干净的小型积水里产卵。白纹伊蚊主要活跃于每年5-10月,因此这个时段是深圳登革热流行的高峰期。


  得了登革热,会有哪些症状呢?据罗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烧、温度可高达40°C,一般持续2-7天;出现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及骨骼疼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症状,病程第3-6天,面部和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的潜伏期(即从接触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为1-14天,但通常为5-8天。有些人在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人则只会有发热等轻微病症,例如儿童发病时可能会出现一般性的发热症状及出疹。也有一些登革热患者会出现出血和休克等严重症状,导致脏器损伤甚至死亡。

  儿童可能多次感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病毒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最为常见,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主要是在每年的5月至10月。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临床上分为轻症手足口病和重症手足口病。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发热1-2天后会出现皮疹,典型的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水泡样损害,病程一般5-7天。大多数患儿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在传播途径上,手足口病主要经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传播,也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等造成传播。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种类较多,目前尚没有针对所有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儿童可多次感染发病。虽然现在的EV71灭活疫苗不能预防CA16,但能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并且打了疫苗后,一年内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效力都在90%以上。

  暴发手足口病,停课有规定

  对于家长们来说,“班级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学校是不是应该立即停课”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据罗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可根据疫情进展和动态评估,考虑采取学校停课、托幼机构停托、取消或推迟大型集会等措施,实现对其规模和持续时间的控制,减轻疫情状况,减少患病人数。

  但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否该停课,疾控及相关教育部门有相关建议和准则。2015年7月16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就深圳市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其中,手足口病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或以上,停课10天。

  当托幼机构/学校暴发疫情并将情况上报至疾控部门后,疾控部门会派专人到现场进行处理。若判断需停课,疾控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流行病学建议书,各个部门参照要求执行措施。同时时刻监控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完善停课建议标准。

  此外,当小朋友康复要回归学校时,也需要通过两道“关卡”。首先,班主任应督促其先到校(园)医室检查,明确学生的临床症状和隔离时间是否符合返校要求;而且,根据《深圳市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疫情处理指引》规定,学生患病返校复课必须由医院查验并开具“疾病证明/痊愈证明”,当医院病愈返校证明与校(园)医复核结论不一致的,以校医结论为准。

  TIPS

  预防这两种传染病,需要这样做!

  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所以重点在于预防。

  1.清理积水,注意卫生

  ●清理垃圾死角

  ●清洗积水器皿

  ●装纱窗蚊帐,保持通风干燥

  2 .避开疫区,注意防蚊

  并非所有登革热流行地区都做好了灭蚊防蚊工作,因此可尽量避免在流行季节到疫区旅行,尽量避免在伊蚊孳生地周围逗留(比如杂草区、污水沟、废旧轮胎旁、老树洞、废竹筒、地下室、下水道等等)。

  3 .注意个人卫生

  ●如果前往郊外或树林等地方时应穿长袖、长裤;

  ●伊蚊喜欢停留在深色衣服上,故应穿浅色衣服;

  ● 皮肤暴露部位可适当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降低蚊虫叮咬的风险;

  ●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应注意洗澡,避免汗味对蚊虫的吸引。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什么?

  ●家长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家庭预防手足口病重在勤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玩具和衣被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

  2.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3.发病后及时居家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居家隔离期间减少与其他儿童的接触)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发现有高热不退、呕吐、手脚抖动、精神差、嗜睡等重症临床表现及时前往医疗机构治疗。

  4 .6月龄及以上儿童可前往预防接种门诊接种EV71疫苗,预防EV71病毒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该疫苗为二类疫苗,需家长自愿自费接种。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严格落实病例居家隔离,直至退热和水泡完全结痂后一周方可回校(园)(儿童是否完全康复达到返校(园)条件最终由校(园)医确定);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增多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2.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一旦幼儿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相关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痊愈后方可复课。

  3.教室及各功能室要保证空气流通和卫生清洁。

  4.疫情流行期间,玩具、校车和公共场所及设施要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加强洗手卫生。

  5.一个班级一周出现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时,应及时通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积极落实停课、停止大型集体活动等相关疫情控制措施。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郑庆鸣 旷翠萍 江仕清 陈国翠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