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高度看罗湖 儿童友好型城区这样建设

  • 来源:    2019/06/15 10:00

    分享到:

  罗湖家园网讯:在你眼中,罗湖是一个怎样的城区?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种。在创业者眼中,罗湖拥有深圳市内最大的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创业列车下一站驶向罗湖;在生活在这里多年的居民眼中,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处处充满着绿意;在吃货眼中,罗湖是一个巨大的美食地图,在这里味蕾一定能得到满足……

  而在儿童眼中,罗湖是怎样的呢?一米的高度看罗湖,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5月31日,罗湖“双周发布”举行妇联专场,罗湖区妇女联合会主席黄毓琼作《罗湖倾力打造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主题发布。

  罗湖为小朋友们送来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罗湖将在“二线插花地”棚户改造区,以尊重并赋予儿童权利为基础,从社区政策、服务与空间环境等方面,为儿童打造国内首个满足其健康成长及天性需求的全年龄段儿童友好型社区,在中国没有现成案例可循的情形下,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到2020年,罗湖每个街道将建设1—2个儿童友好型社区。


  A标准制定

  建立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罗湖标准”

  “儿童友好就是老人友好,就是家庭友好,就是全员友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项目。目前全球共有870个城市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但中国尚未有城市进入该名单。

  2016年,深圳率先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罗湖是积极响应的城区之一。2017年罗湖常住人口102.72万人,其中儿童16.97万人,如何为人口占比达16.52%的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首先是空间友好,我们怎么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环境;第二是服务友好,怎么创新开展儿童友好型实践活动;三是决策友好,深层次推动儿童参与城市的建设,表达他们的意愿。”黄毓琼说。

  基于此,罗湖将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作为推动其建成宜居宜业城区的主要抓手。“儿童友好型社区就是指以尊重并赋予儿童权利为基础,从社区政策、服务与空间环境等方面,为儿童提供满足其健康成长及天性需求的社区。”黄毓琼表示,由于国内暂无“儿童友好型城市”,没有固定模式或现成标准,恰逢罗湖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在此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萌芽便在黄毓琼心里生长。“棚户改造区应该重建成什么样?我们以儿童友好为切入点在这张白纸上画画,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罗湖每个街道都有1—2个儿童友好型社区”。

  马上就办,罗湖邀请国内专门研究儿童友好的专家和规划师共同来讨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并通过部门联动提出一整套建设标准。这个“罗湖标准”包括四方面:全年龄段的室外公共空间、普惠舒适的室内公共空间、安全便捷的步行路径和自然趣味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B空间友好

  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

  在遍布“握手楼”的棚户改造区,建设成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将会有哪些改变呢?今后这里将大变样:在全年龄段的户外儿童游戏空间里,楼下不远处就有沙坑,为满足喜欢用水来拌沙玩的需求,小朋友沙池里不仅有沙,还有水;儿童游乐场地的周边会种植防蚊的植物……这也是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一所所长刘磊理解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模样。“罗湖棚户改造区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实现了从无到有,给孩子提供游戏空间的同时,也帮助社区营造融合的社会环境。”

  据他介绍,在儿童友好型社区,0—17岁的儿童在这都能找到适合玩耍的空间。该项目儿童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人均约0.9平方米接近国际标准人均1平方米,场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习惯和需求被分为三类。

  根据规划,0—5岁的儿童的活动场地半径在200米内,根据此年龄段儿童好奇心和群体性的心理特点,将设置打击乐等智力型活动设施。6—12岁儿童的活动场地半径最多不超过500米,此年龄段儿童具备一定运动技巧,适合设置小型攀登架等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活动设施。对13—17岁的青少年来说,服务半径大约在1000米的空间适合设置篮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

  除了室外活动空间外,室内空间包括四点半学校、儿童议事会空间、婴幼儿室内活动室、儿童综合活动空间等。其中四点半学校兼具社区儿童图书室功能,为放学后的学生提供阅读、学习、活动聚会的共享空间。儿童议事会空间可为儿童提供举行会议、培训、开展活动等功能的议事场所,锻炼儿童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儿童参与就不算儿童友好,设计规划中我们建议成立社区儿童议事会,儿童对现有设施和制度有进一步需求可以随时提出。”刘磊说。

  安全便捷的步行路径将室内室外空间串联起来,项目利用社区内部道路,串联住宅、中小学、幼儿园、社康医院等,儿童可通过彩色斑马线等友好步道安全便捷到达目的地。校园室外自然化活动场地借鉴了美国丹佛“见学地景”等相关经验,实现寓教于乐。医疗方面规划建设多样活泼的色彩、充满童趣的门诊区,为儿童创建乐于接受的社区医疗环境。

  罗湖还通过打造儿童友好型天桥、儿童友好型医院、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和母婴室营造空间友好环境。罗湖区妇联联合区城管局、区教育局,面向儿童开展天桥设计大赛,吸引数十所小学的学生参与,规划设计单位吸收儿童的设计创意,并融入天桥整体设计方案。据悉,正在建设的田贝、鹏兴、深中三座儿童友好型天桥预计2019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儿童友好型医院可分为3.0、2.0、1.0三个等级。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已基本达到儿童友好型医院2.0建设标准,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将对标儿童友好型医院的3.0标准,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友好的就诊环境;同时,罗湖已启动独立的区级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计划,整合U图书馆资源,一批特色鲜明,满足儿童阅读、探索需求的街道级和社区级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将在罗湖出现。

  此外,为满足母婴群体需求,罗湖区各街道、各部门大力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化、高质量建设。到2020年,罗湖将在行政服务大厅、公园、公厕、交通枢纽、旅游区、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新建母婴室60间以上,并建成一批示范点,为母婴群体提供更加舒适愉悦的哺乳环境。

  C服务友好

  为儿童制定专属成长路径

  2019年3月,“薪火相传———非遗种子教师计划”启动,来自罗湖16所学校的老师、家长义工、社工等成为第一批“种子教师”,接受非遗传承人的专业训练。计划有助于推动罗湖“非遗”项目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非遗’传承扎根校园。

  这一项目是罗湖创新开展儿童友好型实践活动之一,非遗项目包括剪纸、内画、麦秆画、皮影戏、纸鸢、中国结、脸谱绘画、六步大架、古琴汉服9项,目前已有北斗、螺岭、翠北等18所小学参与。2017年以来,共授课320余场,教授学生7000余人次,带动相关学校成立非遗社团,有效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罗湖校园的传承保护。

  为帮助辖区不同类别儿童健康成长,罗湖还开展了植物探索研学项目、故事妈妈团培养计划、留守儿童夏令营和困境儿童关爱行动等活动。对于喜欢大自然的儿童,周末参加一场“感童身受”———植物探索研学项目是一次与植物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该项目旨在推动自然教育普及,帮助儿童在课堂之外提高探索自然的能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在仙桐、梧桐山、景贝、洪湖等11所小学开展植物认知活动200余次。

  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跨境学童和跨境家庭的服务机构,首创“港式社工模式融入深圳社会服务”全新形式。2018年3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200万港币支持的新一期“跨境学童创和谐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为期三年,旨在帮助深港两地跨境学童及家长,推动湾区融合。10多年来,罗湖区共服务跨境学童和家庭10万多人次,培育了一支爱国爱港的新生代力量,探索出一条为深港跨境学童和家庭打造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的新路子。罗湖还资助了一些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服务特殊儿童,如专门为脑瘫儿童提供非洲鼓培训,搭建平台让儿童登台表演,该课程也收获很多家庭的喜爱。

  D决策友好

  深层次推动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权是确保实现儿童各项权利的前提。在涉及儿童发展的空间环境建设领域,罗湖区充分尊重儿童的需求,开展棚改区儿童议事会活动、天桥设计大赛及工作坊活动以及建城中村友好公共空间等活动,搭建儿童参与的平台,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儿童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尊重,并逐步培育儿童的议事能力。

  罗湖区深入推行儿童议事会,各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儿童议事活动,探索建立儿童诉求表达、权利保障的长效机制和反馈机制,培养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具体而言,街道社区为儿童提供举行会议、培训、开展活动等功能的议事场所,并配备相应设备。引导协助儿童成立儿童议事会,招募、评选儿童代表,制定议事会章程,保障儿童从源头参与涉及儿童的社区事务,充分听取儿童意见,并给予采纳和回应。

  在深圳市水田小学附近,有一座彩虹桥:在这条天桥上,儿童款垂直电梯里有无障碍扶手和按钮,按钮被设计成彩色灯光,电梯里还印制了天桥设计比赛里小朋友的彩虹天桥作品;桥上种植了七里香、薄荷叶、驱蚊草等驱蚊防虫、无毒无刺的植株……

  这样的设计图景是设计师参考儿童建议形成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总建筑师磨艺捷参与了该项目设计工作,她表示,去年罗湖区妇联组织了辖区儿童开展设计比赛,儿童用图画和文字描绘出心中天桥的样子,设计师从上百份作品中统计出出现频率较高的,“彩虹桥”的称号由此而来。

  天桥上设置座椅和休息区,走在桥上充分感受阳光和阴影,桥面的凹凸不平感增添探索趣味……这些听起来“不太靠谱”的建议并没有被设计师们一票否决。“虽然这些建议的可行性不高。但孩子们对阳光、雨水的情感需求让我们重新思考,规范是人制定的,建筑规范条例是不是可以更人性化?”磨艺捷说。

  为此,设计师们和罗湖区妇联一起梳理了辖区学校密度情况,选取了田贝、鹏兴及两座深中内部天桥,共四座天桥作为尝试。项目从功能植入、形体结构、细节设计、景观铺装、色彩、照明及标识等方面贯彻儿童友好理念,最终实现细节友好以及功能、趣味一体化的目标,最终形成《罗湖区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导则》,“我们制作《导则》希望儿童友好概念不仅仅体现在实体项目,从顶层设计上能影响决策者的思考。”

  “儿童友好型天桥基本没有案例可遵循,罗湖让儿童参与天桥设计在全国来说是个先例,天桥可作为一个标杆,让参观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儿童友好的意义。让儿童平等参与而非大人关爱,更有助于激发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培养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磨艺捷说,“通过搭建儿童参与城市建设平台,让儿童对城市的建设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参与权与发言权,是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普及儿童友好理念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创新实践。”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张一鎏 编辑 刘嘉敏


手机扫扫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