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于延丰是一位为人宽宏和善、热心奖掖新人而备受尊敬的书法家。他认为,“挖掘传统的深度决定着未来创作的高度,取法的品位决定了作品的格调。”数十年来,在自身勤于书法创作的同时,他还一直在深圳市罗湖蓓蕾艺术学校和罗湖区文化馆从事艺术教学和群众文化工作。无论是书法创作、书法教学辅导,还是群文活动组织、文艺刊物编辑、理论研究,于延丰皆有不俗的贡献。近日,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罗湖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于延丰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深圳市罗湖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于延丰
致力书法创作与教学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誉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焕发着蓬勃朝气,彼时尚在河北的于延丰同样深深关注着这座新兴城市,他通过订阅《深圳青年》等杂志刊物留意深圳的一举一动。1993年,《中国文化报》刊发的一则招聘启事促使于延丰做了一个至为重要的决定,也从此改变他的命运轨迹。他怀着美好的人生憧憬来到深圳罗湖蓓蕾艺校应聘当书法教师,自此扎根深圳。从1993年到2016年,他一直在罗湖蓓蕾艺校从事书法教学辅导工作,并主持艺校工作,累计辅导书法学员2000多人。期间于延丰辅导的学员30多次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2016年,于延丰转入罗湖文化馆分管艺术培训及美术书法摄影工作。
对于中小学生的书法审美学习,于延丰多年来有着深刻的教学研究体会。在他看来,老师作为孩子书法审美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将会误人子弟。在碑帖选择、书路引导上,老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也会听老师的。这反倒要求老师要以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书艺水平、审美品位。同时要认真研究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循循善诱,挖掘学生特有的艺术潜质,将书法技法同学生个性特质科学而有机地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展示罗湖书法创作成果
2007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书法家协会成立。作为全区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及书法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组成的专业性艺术团体,罗湖区书法家协会以出人才,出作品,繁荣罗湖书法事业为宗旨,充分发挥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罗湖书法事业乃至为深圳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这当中离不开于延丰执掌协会所做出的贡献。
“深圳市罗湖区书法家协会工作的主线就是出人才、出作品。”于延丰介绍,协会一直组织会员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级展览、比赛,促进书法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批中青年书法篆刻家脱颖而出。同时,为总结协会的创作成果,先后编辑出版了书法作品集《幻彩丹青》《流光溢彩》《罗湖区扇面书法集》《罗湖区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作品集》《罗湖区书法小品展作品集》《罗湖区临帖展作品集》等十几种书法作品专辑。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罗湖区书法家协会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书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热爱书法艺术的社会氛围。为发展罗湖书法事业,繁荣书法艺术,推动罗湖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于延丰说。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魏沛娜 编辑 李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