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艺术品与金融实现创新接轨,艺术品随时变现的创新模式如今已成为了现实。9月10日,由深圳至正文博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联合主办,深圳至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的“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启动仪式暨名家精品拍卖会”在深圳京基100大厦举行。随着“艺术品+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名家精品拍卖会第一幅作品拍卖成功,又一个文化创新的“第一槌”在深圳诞生。
据悉,国务院参事、中国国学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京生,原成都军区副政委、少将张逢堂,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洁,深圳市政府副市长艾学峰,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罗湖区政府区长聂新平,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海等领导以及国内知名文物专家、企业家、媒体代表等3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启动仪式暨名家精品拍卖会现场。
“艺术+金融”创新接轨:打破传统拍卖模式
早在今年文博会期间,至正文博集团旗下深圳至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就在传统拍卖模式上大胆创新,与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共同打造广东至正群珍荟萃艺术品交易平台,在构建艺术品线上线下同步拍卖窗口的基础上,再次全方位与金融机构探索艺术品拍卖与金融嫁接的新途径。
据悉,这次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有着一套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和流程,即经过专家团队的评估鉴定,在拍卖交易和贷款流程上制定了详细的规程,让每一件拍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并可见的升值空间。经深圳至正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的、有拍卖纪录的艺术品即可凭资料与金融机构对接,享受拍品成交价60%的贷款变现,并予以利息优惠。
“艺术加金融,可贷款可抵押,这样的做法,目前在国内还是首创。”深圳至正文博集团董事长吴福庆介绍,国际上,花旗、摩根等银行均有尝试这样的做法,但从未做到如此之直接、透明、安全、高效。“这种模式,是深圳的又一次创新,将在深圳的金融发展史、文化发展史上书写厚重一笔。我们也期待,随着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的正式启动,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将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掀起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热潮。”吴福庆说。
据家园报记者了解,今后至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每月举办一场拍卖会,拍品包括当代、近现代及古代各类艺术品。本次拍卖的29幅作品全部来自中国陶瓷艺委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宰贤文。据介绍,宰贤文师从于艺术大师赖少其先生,2013年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中国画山水、花卉作品两幅,并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其笔下的世界侧重于展示山水田园风光,潺潺溪流、蔼蔼山峦,古树与屋舍皆透露天地平和之感。买受人所拍得的作品,可现场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签订艺术品抵押贷款预约书。
“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助推文创企业发展
艾学峰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创新是深圳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航标,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文化领域的创新都让人耳目一新。让艺术品插上金融的翅膀,正是至正文博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一次创新之举。
“至正创新模式与罗湖以高端化为目标、确立‘文化+金融’的融合文化发展战略不谋而合。”贺海涛表示,至正文博集团是罗湖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继去年成功举办“世界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大会”后,此次又率先推出了“艺术品+金融”的全新模式,整合了“艺术品+估值+鉴定+拍卖+融资”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完整闭环,使得艺术品的价值得以凸显,实现了商业模式的整体创新。目前,罗湖已推动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文产银行,并借助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设立的机遇,探索文化版权投融资的“文化+金融”发展模式。
贺海涛谈到,未来罗湖将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文化+金融”双驱动双提升战略,以影视视效、文化版权、文博创意等领域为重点,着力推进金融更好进入文产领域,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资产、文化资本的转化,真正产生“1+1>2”的融合效应,从而推进罗湖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同时,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做好企业服务,助推更多企业,尤其是文创企业发展壮大。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刘怡 编辑 刘洳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