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家园网讯:西藏是“世界屋脊”,是人类生存的最高海拔的地方。两位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用30年时间深情行走西藏,用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拍摄了一组组摄影作品,并把作品集结展览。8月22日,《行走雪域三十载》孙成毅&钟国华西藏摄影作品展在深圳罗湖美术馆开展。
此次展出了77幅不同时期的西藏摄影作品,展览将持续到下月3日。
展览将持续到9月3日。
三十载行走雪域
孔子曰:三十而立。两位摄影家深入西藏拍摄三十年,积累了无数张精彩的影象资料后,为自己的影像立言。
“1987年的8月,我和国华结伴同行来到了西藏,来到了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巴松湖。仲夏的阳光照亮了一片片树叶,湖水深蓝里透着碧绿,峡谷寂静极了,连露珠滴落在树叶间、枯叶飘落在草丛里的声音都能真切地听得见。整整一天,我始终被这梦一般的音律包围着,我的心灵在这大自然音乐的回响里尽情地舒展。”孙成毅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达西藏的感受,依然历历在目。
1987年8月,孙成毅、钟国华随广东省摄影代表团访问西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年都如候鸟般回到西藏,他们的足迹遍布雪域高原。
两位摄影师共同踏上西藏这片土地,但拍摄风格却不尽相同。孙成毅着重拍摄自然景观,将自然风光呈现为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景观;钟国华着重拍摄人文景观,致力于刻画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的信仰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两位摄影家面对西藏这同一客体,锲而不舍地走在共同的高原路上,一拍就是30年。
殊途同归,尽展精神
策展人之一的蔡焕松介绍,孙成毅的影像中,涵映着雪域高原的博大精妙。“画面中,你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一任自然自在,天然自处。摄影者仿佛无所打扰,镜头似乎不存在,呈现得相当自然大气。”空灵幽渺又深沉丰实,这是蔡焕松对孙成毅的影像评价。
“而钟国华正好相反,他关注的是藏族百姓的生存状况。他的画面主体,都是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而他作为镜头后面的创作者,在身份上拥有和这些人物一样平等的心理和姿态。”对于另一位摄影师钟国华,蔡焕松有着不同的评价。
本次展览的开幕酒会将在8月26日下午举行,研讨会同期举办。本次展览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深圳市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罗湖美术馆承办,深圳摄影学会、深圳罗湖摄影学会、白墙视觉影像艺术(深圳)有限公司协办。
大咖资料
孙成毅: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摄影美术书法部主任(研究馆员)、深圳国际摄影周总策展人。自1987年起分别从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共25次进入西藏从事摄影创作,其中11次穿越阿里荒原。
钟国华:深圳摄影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展览时间:8月22-9月3日
展览地点:罗湖美术馆深圳市罗湖区南极路六号(地铁二号线湖贝站A出口)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刘怡 编辑 刘洳鑫
相关新闻